《王濬墓下作》是唐代诗人李贺创作的一首五言排律,此诗是一首怀古之作,描写西晋大将王濬墓地的荒芜、凄凉,以寄托诗人的哀思。全诗把“白草”“红藜”“黑石”“青铜”以及金菊、枯蓬、青松、翠柏等色彩意象组织起来,描绘了一幅荒凉的墓地图画。意境苍凉,语言奇特。
王濬墓下作
人间无阿童,犹唱水中龙。
白草侵烟死,秋藜绕地红。
古书平黑石,神剑断青铜。
耕势鱼鳞起,坟科马鬣封。
菊花垂湿露,棘径卧干蓬。
松柏愁香涩,南原几夜风!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王濬墓下作》这是李贺去凭吊西晋龙骧将军王濬时,见墓地荒芜,棘草丛生,有感而作的一首诗。关于此诗的创作时间,主要有三种说法:朱自清《李贺年谱》认为作于李贺北游潞州时,钱仲联《李贺年谱会笺》认为作于元和四年(809)十月李贺赴长安途中,吴企明《李贺集》认为作于元和三年(808)十月李贺赴长安途中。
翻译注释
翻译
世上已经没有王濬,还听到有人传唱但畏水中龙。
墓草被烟雾笼罩日益枯萎,秋藜经霜后颜色愈红。
墓牌所刻的文字也模糊不清了,随葬的青铜剑因锈蚀而烂断。
墓地周边已渐成农田,坟冢已被马鬣般的荒草所封盖。
菊花在雨露多时会茂盛繁发下垂,干枯的蓬草倒伏在荆棘丛生的路上。
略带涩味的松柏之香,王濬已死于南原,没有了风光。
注释
(1)王濬:西晋将领,字士治,恢廓有大志,平吴有功。卒,葬柏谷山。
(2)阿童:王濬的小名。
(3)水中龙:指王濬。
(4)藜:一年生草本植物,嫩叶可食。一作“黎”。
(5)古书:指碑刻上的文字。
(6)黑石:墓石。
(7)鱼鳞:形容耕地连接排列之状。
(8)坟科:坟上的土块。一作坟斜。
(9)马鬣封:坟墓封土的一种形式。
(10)南原:王濬的墓地所在。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李贺的诗
相关推荐
王昭君二首·其二
昭君拂玉鞍,上马啼红颊。
今日汉宫人,明朝胡地妾。
王风·扬之水
扬之水,不流束薪。彼其之子,不与我戍申。怀哉怀哉,曷月予还归哉?
扬之水,不流束楚。彼其之子,不与我戍甫。怀哉怀哉,曷月予还归哉?
扬之水,不流束蒲。彼其之子,不与我戍许。怀哉怀哉,曷月予还归哉?
王元章倒枝梅画
皓态孤芳压俗姿,不堪复写拂云枝。
从来万事嫌高格,莫怪梅花着地垂。
王风·丘中有麻
丘中有麻,彼留子嗟。彼留子嗟,将其来施施。
丘中有麦,彼留子国。彼留子国,将其来食。
丘中有李,彼留之子。彼留之子,贻我佩玖。
王维吴道子画
何处访吴画?普门与开元。
开元有东塔,摩诘留手痕。
吾观画品中,莫如二子尊。
道子实雄放,浩如海波翻。
当其下手风雨快,笔所未到气已吞。
亭亭双林间,彩晕扶桑暾。
中有至人谈寂灭,悟者悲涕迷者手自扪。
蛮君鬼伯千万万,相排竞进头如鼋。
摩诘本诗老,佩芷袭芳荪。
今观此壁画,亦若其诗清且敦。
祇园弟子尽鹤骨,心如死灰不复温。
门前两丛竹,雪节贯霜根。
交柯乱叶动无数,一一皆可寻其源。
吴生虽妙绝,犹以画工论。
摩诘得之以象外,有如仙翮谢笼樊。
吾观二子皆神俊,又于维也敛衽无间言。
王昭君二首·其一
满面胡沙满鬓风,眉销残黛脸销红。
愁苦辛勤憔悴尽,如今却似画图中。
王风·中谷有蓷
中谷有蓷,暵其干矣。有女仳离,嘅其叹矣。嘅其叹矣,遇人之艰难矣!
中谷有蓷,暵其脩矣。有女仳离,条其歗矣。条其歗矣,遇人之不淑矣!
中谷有蓷,暵其湿矣。有女仳离,啜其泣矣。啜其泣矣,何嗟及矣!
王充道送水仙花五十枝欣然会心为之作咏
凌波仙子生尘袜,水上轻盈步微月。
是谁招此断肠魂,种作寒花寄愁绝。
含香体素欲倾城,山矾是弟梅是兄。
坐对真成被花恼,出门一笑大江横。
王孙满对楚子
楚子伐陆浑之戎,遂至于雒,观兵于周疆。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
对曰:“在德不在鼎。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故民入川泽山林,不逢不若。螭魅罔两,莫能逢之。用能协于上下,以承天休。桀有昏德,鼎迁于商,载祀六百。商纣暴虐,鼎迁于周。德之休明,虽小,重也。其奸回昏乱,虽大,轻也。天祚明德,有所止。成王定鼎于郏鄏,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
王孙信·调陈萃叟
有得许多泪。又闲却、许多鸳被。枕头儿、放处都不是。旧家时、怎生睡。
更也没书来,那堪被、雁儿调戏。道无书、却有书中意。排几个、人人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