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张十八归桐庐》是唐代诗人刘长卿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此诗以江村月夜为背景,描绘了月夜下友人张十八乘船而归的幽隽画面,通过寒潮落水的自然景象,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深思念与不舍之情,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在被贬失意之际内心的孤寂与凄凉。此诗写景细腻,构思新颖,想象奇特。
送张十八归桐庐
归人乘野艇,带月过江村。
正落寒潮水,相随夜到门。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送张十八归桐庐》这首诗是诗人为睦州司马时所作,是在睦州治所送友人张十八归桐庐之作。张十八其人不详,从诗中看他和诗人当是知己之交。
翻译注释
翻译
归家的人乘坐着简陋的小船,在月光的照耀下穿过了江边的村庄。
寒潮退落,江水随着夜色悄然流淌,小船静静相伴一直到了家门前。
注释
(1)桐庐:今浙江桐庐县,唐时为睦州(今浙江建德县)属县,与睦州相距不远。
(2)归人:指张十八。
(3)野艇:简陋但快速的小船。
(4)寒潮水:《元和郡县志》载,浙江潮每年八月十八最为壮观,届时“数百里士女共观”。落潮当在深秋,因此谓之“寒潮”。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刘长卿的诗
相关推荐
送梓州李使君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汉女输橦布,巴人讼芋田。
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
送王郎
酌君以蒲城桑落之酒,泛君以湘累秋菊之英。
赠君以黟川点漆之墨,送君以阳关堕泪之声。
酒浇胸次之磊块,菊制短世之颓龄。
墨以传万古文章之印,歌以写一家兄弟之情。
江山千里俱头白,骨肉十年终眼青。
连床夜语鸡戒晓,书囊无底谈未了。
有功翰墨乃如此,何恨远别音书少。
炒沙作糜终不饱,缕冰文章费工巧。
要须心地收汗马,孔孟行世日杲杲。
有弟有弟力持家,妇能养姑供珍鲑。
儿大诗书女丝麻,公但读书煮春茶。
送周子充左史奉祠归庐陵
黄鹄飘然下九关,江船载月客俱还。
名高岂是孤臣愿,身退聊开壮士颜。
倾盖当年真旦暮,沾巾明日有河山。
后期淹速都难料,相对犹怜鬓未斑。
送綦毋秘书弃官还江东
明时久不达,弃置与君同。
天命无怨色,人生有素风。
念君拂衣去,四海将安穷。
秋天万里净,日暮澄江空。
清夜何悠悠,扣舷明月中。
和光鱼鸟际,澹尔蒹葭丛。
无庸客昭世,衰鬓日如蓬。
顽疏暗人事,僻陋远天聪。
微物纵可采,其谁为至公。
余亦从此去,归耕为老农。
送东林廉上人归庐山
石溪流已乱,苔径人渐微。
日暮东林下,山僧还独归。
昔为庐峰意,况与远公违。
道性深寂寞,世情多是非。
会寻名山去,岂复望清辉。
送贺宾客归越
镜湖流水漾清波,狂客归舟逸兴多。
山阴道士如相见,应写黄庭换白鹅。
送杨山人归嵩阳
不到嵩阳动十年,旧时心事已徒然。
一二故人不复见,三十六峰犹眼前。
夷门二月柳条色,流莺数声泪沾臆。
凿井耕田不我招,知君以此忘帝力。
山人好去嵩阳路,惟余眷眷长相忆。
送人归京师
门外子规啼未休,山村落日梦悠悠。
故园便是无兵马,犹有归时一段愁。
送虢州王录事之任
谓子文章达,当年羽翼高。
一经俄白首,三命尚青袍。
未遇须藏器,安卑莫告劳。
盘根倘相值,试用发硎刀。
送郑司仓入蜀
离人丹水北,游客锦城东。
别意还无已,离忧自不穷。
陇云朝结阵,江月夜临空。
关塞疲征马,霜氛落早鸿。
潘年三十外,蜀道五千中。
送君秋水曲,酌酒对清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