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花子·昨夜浓香分外宜》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创作的一首词。词人追忆了与所爱之人欢度良宵的情景。上片描写和词人与恋人欢会的环境,烘托出词人的大好心情;下片则移情于景,追忆良宵,描写词人与恋人不忍分离,悲喜交集的情状。全词浓艳清丽,情真意切,温馨感人。
山花子·昨夜浓香分外宜
昨夜浓香分外宜,天将妍暖护双栖。桦烛影微红玉软,燕钗垂。
几为愁多翻自笑,那逢欢极却含啼。央及莲花清漏滴,莫相催。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据叶舒崇《皇清纳腊室卢氏墓志铭》:“年十八,归余同年生成德,姓纳腊氏,字容若。”据词中所云,可推知此词作于康熙十三年作者与卢氏新婚之时。
翻译注释
翻译
那个夜晚的天气是晴朗暖和的,连香味儿也是那么的适宜。美人肌肤如玉,燕子形的钗头垂下来。
那时的尽欢依旧隐含离愁别绪。因为每一次的欢愉之后,便是离别。请求这清晰的漏声啊,别来催我。让我们相聚得久一点,再久一点。离愁难耐,恨不能日日与你在一起。
注释
(1)妍暖:天气晴朗暖和。
(2)双栖:比喻夫妻共处。
(3)桦烛:以桦木皮卷裹的蜡烛。
(4)红玉:本指红色宝石,此处比喻美人的肌肤。
(5)燕钗:燕子形的钗头。
(6)央及:请求、恳求。
(7)莲花清漏:即莲花漏,古代一种计时器。唐李肇《唐国史补》卷中:“初,惠远以山中不知更漏,乃取铜叶制器,状如莲花,置盆水之上,底孔漏水,半之则沉。每昼夜十二沉,为行道之节,虽冬夏短长,云阴月黑,亦无差也。”清漏,谓漏声清晰。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纳兰性德的诗
相关推荐
山花子·此处情怀欲问天
此处情怀欲问天,相期相就复何年。行过章江三十里,泪依然。
早宿半程芳草路,犹寒欲雨暮春天。小小桃花三两处,得人怜。
山花子·银字笙寒调正长
银字笙寒调正长,水文簟冷画屏凉。玉腕重因金扼臂,淡梳妆。
几度试香纤手暖,一回尝酒绛唇光。佯弄红丝蝇拂子,打檀郎。
山花子·春愁
杨柳迷离晓雾中,杏花零落五更钟。寂寂景阳宫外月,照残红。
蝶化彩衣金缕尽,虫衔画粉玉楼空。惟有无情双燕子,舞东风。
山花子·小立红桥柳半垂
小立红桥柳半垂,越罗裙飏缕金衣。采得石榴双叶子,欲贻谁?
便是有情当落日,只应无伴送斜晖。寄语东风休著力,不禁吹。
山花子·林下荒苔道韫家
林下荒苔道韫家,生怜玉骨委尘沙。愁向风前无处说,数归鸦。
半世浮萍随逝水,一宵冷雨葬名花。魂是柳绵吹欲碎,绕天涯。
山花子·欲话心情梦已阑
欲话心情梦已阑,镜中依约见春山。方悔从前真草草,等闲看。
环佩只应归月下,钿钗何意寄人间。多少滴残红蜡泪,几时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