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舍弟华藏院此君亭咏竹》是宋代诗人王安石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首联写人到竹亭,便生出无穷兴致;颔联写竹之特征,用语关合人事;颈联以蒿藜作映衬,写出竹之耐寒品质;尾联化用黄帝命伶伦取竹制律的典故,暗喻自己夙有得君行道、造福苍生之志。全诗结构曲折,用典贴切,格调豪壮。
与舍弟华藏院忞君亭咏竹
一径森然四座凉,残阴余韵去何长。
人怜直节生来瘦,自许高材老更刚。
曾与蒿藜同雨露,终随松柏到冰霜。
烦君惜取根株在,欲乞伶伦学凤凰。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与舍弟华藏院此君亭咏竹》是王安石与其弟在金陵华藏院此君亭创作的一首咏物诗。此诗当系王安石年轻时所作,具体创作时间难以确考。
翻译注释
翻译
一条幽径通向竹亭,森然高耸的青竹使亭中四座的游客顿感清凉,残落的阴凉时间并不是很长。
人们喜爱竹子是因为它直而有节,长而瘦;而竹子自许高材是因为自己老而愈见其刚。
竹子初生时与一般的嵩藜杂草同受雨露的滋润,可到最后它却能和松柏一样经受酷烈的冰霜。
希望竹子珍惜自己的根株,茁壮成长,好给伶伦制成律管,吹出的乐声堪比鸣叫的凤凰。
注释
(1)华藏院:即华藏寺,金陵(今江苏南京)城中的一座佛寺。《建康志》云:“在斗门桥西街北。伪吴武义二年(920)建。初为报先寺。南唐改为报恩禅院。国朝改今额。”
(2)此君亭:华藏院中的一座竹亭。此君,指竹。
(3)森然:竹丛浓密貌。
(4)怜:爱。
(5)直节:直干有节。唐人钱起《裴侍郎湘川回以青竹筒相遗因而赠之》:“楚竹青玉润,从来湘水阴。缄书取直节,君子知虚心。”
(6)自许:自期。许,期望。
(7)曾与:一作“会与”。
(8)蒿藜:野草,杂草。
(9)乞:给予。
(10)伶伦:相传为黄帝时人,乐器的发明者,曾取竹为乐器,吹奏之声似凤鸣。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相关推荐
与赵莒茶宴
竹下忘言对紫茶,全胜羽客醉流霞。
尘心洗尽兴难尽,一树蝉声片影斜。
与颜钱塘登障楼望潮作
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
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
照日秋云迥,浮天渤澥宽。
惊涛来似雪,一坐凛生寒。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与高适薛据登慈恩寺浮图
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天宫。
登临出世界,蹬道盘虚空。
突兀压神州,峥嵘如鬼工。
四角碍白日,七层摩苍穹。
下窥指高鸟,俯听闻惊风。
连山若波涛,奔走似朝东。
青槐夹驰道,宫馆何玲珑。
秋色从西来,苍然满关中。
五陵北原上,万古青濛濛。
净理了可悟,胜因夙所宗。
誓将挂冠去,觉道资无穷。
与进士宋严话别
人之相知须知心,心通道气情转深。
凌山跨陆不道远,蹑屩佩剑来相寻。
感君见我开口笑,把臂要我谈王道。
几度微言似惬心,投杯着地推案叫。
此事置之无复言,且须举乐催金船。
人生通塞未可保,莫将闲事索心田。
兴尽忽告去,挑灯夜如何。
弹琴起双舞,拍手聊长歌。
我辈本无流俗态,不教离恨上眉多。
与殷晋安别
游好非少长,一遇尽殷勤。
信宿酬清话,益复知为亲。
去岁家南里,薄作少时邻。
负杖肆游从,淹留忘宵晨。
语默自殊势,亦知当乖分。
未谓事已及,兴言在兹春。
飘飘西来风,悠悠东去云。
山川千里外,言笑难为因。
良才不隐世,江湖多贱贫。
脱有经过便,念来存故人。
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
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阴铿。
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弟兄。
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
更想幽期处,还寻北郭生。
入门高兴发,侍立小童清。
落景闻寒杵,屯云对古城。
向来吟橘颂,谁与讨莼羹?
不愿论簪笏,悠悠沧海情。
与崔策登西山
鹤鸣楚山静,露白秋江晓。
连袂度危桥,萦回出林杪。
西岑极远目,毫末皆可了。
重叠九疑高,微茫洞庭小。
迥穷两仪际,高出万象表。
驰景泛颓波,遥风递寒篠。
谪居安所习,稍厌从纷扰。
生同胥靡遗,寿比彭铿夭。
蹇连困颠踣,愚蒙怯幽眇。
非令亲爱疏,谁使心神悄。
偶兹遁山水,得以观鱼鸟。
吾子幸淹留,缓我愁肠绕。
与村老对饮
鬓眉雪色犹嗜酒,言辞淳朴古人风。
乡村年少生离乱,见话先朝如梦中。
与顾章书
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
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
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饶竹实。山谷所资,于斯已办。仁智之乐,岂徒语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