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寿山居元夕》是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文学家、诗人元好问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该诗通过对长寿山居元夕景况的描写,表达了诗人痛苦、孤寂而又无可奈的暗淡寂苦之情。全诗以景显情,寓情于景。
长寿山居元夕
微茫灯火共荒村,黄叶漫山雪拥门。
三十九年何限事,只留孤影伴黄昏。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金哀宗正大四年(1227),诗人由河南镇平令改任河南内乡令。不久,老母病逝,诗人丁母忧居丧于县境内的长寿山白鹿原乡,《长寿山居元夕》该诗便写于次年(1228)元夕。
翻译注释
翻译
隐约的灯火闪烁昏黄,寂寞地陪同荒凉的山村,枯黄的树叶落满了山岭,厚厚的积雪拥塞着柴门。
三十九年的人生,经历了无限世事,只留下孤独的身影,相伴我度过黄昏。
注释
(1)微茫:隐约,模糊。
(2)漫:满,遍。
(3)三十九年:诗人生于金章宗明昌元年(1190),至金哀宗正大五年(1228),恰三十九岁。
(4)何限事:无限事。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元好问的诗
相关推荐
长沙过贾谊宅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长信秋词五首·其三
奉帚平明金殿开,暂将团扇共徘徊。
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
长干行二首·其二
忆妾深闺里,烟尘不曾识。
嫁与长干人,沙头候风色。
五月南风兴,思君下巴陵。
八月西风起,想君发扬子。
去来悲如何,见少离别多。
湘潭几日到,妾梦越风波。
昨夜狂风度,吹折江头树。
淼淼暗无边,行人在何处。
好乘浮云骢,佳期兰渚东。
鸳鸯绿蒲上,翡翠锦屏中。
自怜十五余,颜色桃花红。
那作商人妇,愁水复愁风。
长相思·铁瓮城高
铁瓮城高,蒜山渡阔,干云十二层楼。开尊待月,掩箔披风,依然灯火扬州。绮陌南头,记歌名宛转,乡号温柔。曲槛俯清流。想花阴,谁系兰舟?
念凄绝秦弦,感深荆赋,相望几许凝愁。勤勤裁尺素,奈双鱼难渡瓜洲。晓鉴堪羞,潘鬓点、吴霜渐稠。幸于飞、鸳鸯未老,不应同是悲秋。
长安早春
旭日朱楼光,东风不惊尘。
公子醉未起,美人争探春。
探春不为桑,探春不为麦。
日日出西园,只望花柳色。
乃知田家春,不入五侯宅。
长亭怨·旧居有感
望花外、小桥流水,门巷愔愔,玉箫声绝。鹤去台空,佩环何处弄明月?十年前事,愁千折、心情顿别。露粉风香谁为主?都成消歇。
凄咽。晓窗分袂处,同把带鸳亲结。江空岁晚,便忘了、尊前曾说。恨西风不庇寒蝉,便扫尽、一林残叶。谢杨柳多情,还有绿阴时节。
长相思·面苍然
面苍然,鬓皤然。满腹诗书不直钱,官闲常昼眠。
画凌烟,上甘泉。自古功名属少年,知心惟杜鹃。
长相思·云千重
云千重,水千重,身在千重云水中。月明收钓筒。
头未童,耳未聋,得酒犹能双脸红。一尊谁与同。
长门怨二首·其一
天回北斗挂西楼,金屋无人萤火流。
月光欲到长门殿,别作深宫一段愁。
长相思·深画眉
深画眉,浅画眉。蝉鬓鬅鬙云满衣,阳台行雨回。
巫山高,巫山低。暮雨潇潇郎不归,空房独守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