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梦令·纤月黄昏庭院》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所写的一首词。此词是作者在女子的角度,写思妇之情怀,全以女子的口吻、心思来描写,先写其回忆旧情之甜蜜,后写其现实景象之残酷,亦用两者之对比,极好地表现了思念丈夫的妻子从等待到失望的情绪,间接地表达了词人内心的悲伤。全词情真意切,将词人内心的悲伤及思念之情表达地淋漓尽致。
如梦令·纤月黄昏庭院
纤月黄昏庭院,语密翻教醉浅。知否那人心?旧恨新欢相半。谁见?谁见?珊枕泪痕红泫。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据赵秀亭、冯统一《饮水词笺校》,“纤月”’见载于《今词初集》,则作期不晚于康熙十七年,乃词人为怀念心上之人而写的一首词,但具体所怀之人,现已不可知。
翻译注释
翻译
黄昏时分,一弯新月斜挂庭院;他的绵绵情话,竟然让我酒醒。知不知道那人的心儿?或许早已旧情与新欢,各有一半。谁个看见?谁个看见?在我的枕畔,满是沾着脂粉的泪痕。
注释
(1)纤:细小。
(2)语密:缠绵的情话。
(3)翻:反,却。
(4)珊枕:珊瑚色的枕头,即红色的枕头。
(5)泫:流泪。
全文拼音版
如梦令·纤月黄昏庭院
纤月黄昏庭院,语密翻教醉浅。知否那人心?旧恨新欢相半。谁见?谁见?珊枕泪痕红泫。
作者介绍
纳兰性德(1655—1685),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著名词人,满洲正黄旗人。其词哀感顽艳,真挚自然,以小令见长,代表作《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人生若只如初见”、《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等广为传诵。出身显赫(大学士明珠长子),却厌弃权贵,多结交汉族文人。词风近南唐后主,王国维评其“北宋以来,一人而已”。英年早逝,有《饮水词》传世,为清代词坛巅峰。
纳兰性德的诗
相关推荐
如梦令·谁伴明窗独坐
谁伴明窗独坐,和我影儿两个。灯烬欲眠时,影也把人抛躲。无那,无那,好个恓惶的我。
如梦令·遥夜沉沉如水
遥夜沉沉如水,风紧驿亭深闭。梦破鼠窥灯,霜送晓寒侵被。无寐,无寐,门外马嘶人起。
如梦令·元旦
宁化、清流、归化,路隘林深苔滑。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山下山下,风展红旗如画。
如梦令·万帐穹庐人醉
万帐穹庐人醉,星影摇摇欲坠,归梦隔狼河,又被河声搅碎。还睡、还睡,解道醒来无味。
如梦令·题淮山楼
城上层楼叠巘,城下清淮古汴。举手揖吴云,人与暮天俱远。魂断,魂断,后夜松江月满。
如梦令·道是梨花不是
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白白与红红,别是东风情味。曾记,曾记,人在武陵微醉。
如梦令·黄叶青苔归路
黄叶青苔归路,屧粉衣香何处。消息竟沉沉,今夜相思几许。秋雨,秋雨,一半因风吹去。
如梦令·水垢何曾相受
水垢何曾相受。细看两俱无有。寄语揩背人,尽日劳君挥肘。轻手,轻手。居士本来无垢。
如梦令·紫黯红愁无绪
紫黯红愁无绪,日暮春归甚处?春更不回头,撇下一天浓絮。春住!春住!!黦了人家庭宇。
如梦令·潮退江南晚渡
潮退江南晚渡,山暗水西烟雨。天气十分凉,断送一年残暑。归去,归去,香雾曲屏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