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塞山

〔唐代〕韦应物

势从千里奔,直入江中断。

岚横秋塞雄,地束惊流满。

古诗的意思及注释

逐句原文翻译

势从千里奔,直入江中断。

西塞山连绵起伏,山势如同从千里之外奔凑而来;它那千里奔腾之势,伸长江则戛然而止。

岚横秋塞雄,地束惊流满。

秋天的西塞山山中雾气横绕,看起来更加雄伟;江水到达狭隘的关口,水流愈加湍急,咆哮不止。

注释

(1)西塞山:在湖北大冶东。《舆地纪胜》:“西塞山在武昌东百三十里,介大冶于两山之间,为关塞也。”

(2)势:山势。

(3)岚:山中雾气。

(4)束:捆缚、捆住,指群山相聚而形成的要隘。

西塞山拼音版

西sàishān
shìcóngqiānbēnzhíjiāngzhōngduàn
lánhéngqiūsàixióngshùjīngliúmǎn

作品简介

《西塞山》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一首五言绝句。此诗以雄浑笔触勾勒西塞山的险峻气势。前两句“势从千里奔,直入江中断”以动态比喻描绘山脉如奔马骤停、突被江水截断的奇崛景象;后两句“岚横秋塞雄,地束惊流满”转而写秋日山间雾气横锁要塞的壮阔,以及地势约束江流激荡的磅礴。全诗语言凝练如刀劈斧凿,通过“奔”“断”“横”“束”等动词强化山形水势的冲突感,展现中唐山水诗追求险峻之美的风格,亦暗含诗人对自然伟力的敬畏。

创作背景

《西塞山》此诗具体创作时间不详,约为韦应物任职江州、苏州刺史期间(约公元780-790年)所作。西塞山位于今湖北省黄石市长江南岸,是唐代长江中游军事要塞和文人咏叹胜地。韦应物多次途经长江,触景生情,借山势水态抒写胸中豪气。诗中“秋塞”一词暗示诗人可能于秋季巡查边防时所作,残存的四句虽未直接抒怀,但“惊流”“雄塞”之景已折射出中唐时期藩镇割据、江山动荡的时代阴影。

作者介绍

韦应物(737—791),字义博,唐代诗人,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其诗以山水田园见长,风格淡远清新,与王维、孟浩然、柳宗元并称“王孟韦柳”。代表作《滁州西涧》“独怜幽草涧边生”等,以简练笔墨绘自然之趣。出身关中望族,少任侠使气,安史之乱后折节读书,历任滁州、江州、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诗作透露出士大夫的隐逸情怀与悯民之思,是中唐山水诗派重要代表。韦应物最著名的十首诗

相关诗文

西湖杂咏·春

〔元代〕薛昂夫

山光如淀,湖光如练,一步一个生绡面。叩逋仙,访坡仙。

拣西湖好处都游遍,管甚月明归路远。船,休放转;杯,休放浅。

西阁曝日

〔唐代〕杜甫

凛冽倦玄冬,负暄嗜飞阁。

羲和流德泽,颛顼愧倚薄。

毛发具自和,肌肤潜沃若。

太阳信深仁,衰气欻有托。

欹倾烦注眼,容易收病脚。

流离木杪猿,翩跹山颠鹤。

用知苦聚散,哀乐日已作。

即事会赋诗,人生忽如昨。

古来遭丧乱,贤圣尽萧索。

胡为将暮年,忧世心力弱。

西子妆·蛾蕊颦深

〔清代〕况周颐

蛾蕊颦深,翠茵蹴浅,暗省韶光迟暮。断无情种不能痴,替消魂、乱红多处。飘零信苦。只逐水、沾泥太误。送春归、费粉娥心眼,低徊香土。

娇随步。著意怜花,又怕花欲妒。莫辞身化作微云,傍落英、已歌犹驻。哀筝似诉。最肠断、红楼前度。恋寒枝、昨梦惊残怨宇。

西台哭所思

〔宋代〕谢翱

残年哭知己,白日下荒台。

泪落吴江水,随潮到海回。

故衣犹染碧,后土不怜才。

未老山中客,唯应赋八哀。

西江月·平山堂

〔宋代〕苏轼

三过平山堂下,半生弹指声中。十年不见老仙翁,壁上龙蛇飞动。

欲吊文章太守,仍歌杨柳春风。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