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先漱玉亭

〔宋代〕苏轼

高岩下赤日,深谷来悲风。

擘开青玉峡,飞出两白龙。

乱沫散霜雪,古潭摇清空。

馀流滑无声,快泻双石谼。

我来不忍去,月出飞桥东。

荡荡白银阙,沉沉水精宫。

愿随琴高生,脚踏赤鯶公。

手持白芙蕖,跳下清泠中。

古诗的意思及注释

逐句原文翻译

高岩下赤日,深谷来悲风。

夕阳照在高高的岩石上,深谷里刮来阵阵悲风。

擘开青玉峡,飞出两白龙。

山峡对立,瀑布流过寺前的青玉峡后,分为两股。

乱沫散霜雪,古潭摇清空。

水泡喷洒如霜雪,清澈的潭水震荡。

馀流滑无声,快泻双石谼。

流下去的潭水无声无息,迅速流进了山谷之中。

我来不忍去,月出飞桥东。

观此美景不忍离去,直到月亮从桥东慢慢升起。

荡荡白银阙,沉沉水精宫。

这里宛如天上的宫殿,又似水中的龙宫。

愿随琴高生,脚踏赤鯶公。

我想像琴高那样骑着红鲤鱼遨游在此仙境,

手持白芙蕖,跳下清泠中。

手持洁白的荷花,尽情遨游水中。

注释

(1)开先:佛寺名,南唐中主李璟所建,在庐山南麓星子县境内。漱玉亭在瀑布近旁。

(2)两白龙:形容两道瀑布。

(3)谼:音洪,大壑也。

(4)白银阙:指天上的宫殿。

(5)琴高:传说中的一位水仙,曾骑红色鲤鱼游戏人间。

(6)赤鯶公:指红鲤鱼。

开先漱玉亭拼音版

kāixiānshùtíng
gāoyánxiàchìshēnláibēifēng
bāikāiqīngxiáfēichūliǎngbáilóng
luànsànshuāngxuětányáoqīngkōng
liúhuáshēngkuàixièshuāngshíhóng
láirěnyuèchūfēiqiáodōng
dàngdàngbáiyínquēchénchénshuǐjīnggōng
yuànsuíqíngāoshēngjiǎochìhǔngōng
shǒuchíbáitiàoxiàqīnglíngzhōng

作品简介

《庐山二胜》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组诗,《开先漱玉亭》是其中的第一篇,前八句主要描绘了庐山开先寺漱玉亭从傍晚到月出的瑰丽景色,后八句表达了作者在经受了千磨百折之后对出世成仙的向往。这首诗充分显示了诗人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和精湛传神的艺术表现力。

创作背景

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四月,苏轼由黄州赴汝州,途径庐山,作此组诗。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政治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其诗、词、散文成就卓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词豪放洒脱,开宋词豪放派先河,代表作有《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仕途坎坷,屡遭贬谪,却豁达乐观。书法、绘画亦有造诣,是中国文化史上罕见的全才。苏轼最著名的十首诗

相关诗文

金陵新亭

〔唐代〕李白

金陵风景好,豪士集新亭。

举目山河异,偏伤周顗情。

四坐楚囚悲,不忧社稷倾。

王公何慷慨,千载仰雄名。

沧浪亭

〔宋代〕欧阳修

子美寄我沧浪吟,邀我共作沧浪篇。

沧浪有景不可到,使我东望心悠然。

荒湾野水气象古,高林翠阜相回环。

新篁抽笋添夏影,老蘖乱发争春妍。

水禽闲暇事高格,山鸟日夕相呼喧。

不知此地几兴废,仰视乔木皆苍烟。

堪嗟人迹到不远,虽有来路曾无缘。

穷奇极怪谁似子,搜索幽隐探神仙。

初寻一迳入蒙密,豁目异境无穷边。

风高月白最宜夜,一片莹净铺琼田。

清光不辨水与月,但见空碧涵漪涟。

清风明月本无价,可惜祗卖四万钱。

又疑此境天乞与,壮士憔悴天应怜。

鸱夷古亦有独往,江湖波涛渺翻天。

崎岖世路欲脱去,反以身试蛟龙渊。

岂如扁舟任飘兀,红蕖渌浪摇醉眠。

丈夫身在岂长弃,新诗美酒聊穷年。

虽然不许俗客到,莫惜佳句人间传。

游赏心亭

〔宋代〕王珪

六朝遗迹此空存,城压沧波到海门。

万里江山来醉眼,九秋天地入吟魂。

于今玉树悲歌起,当日黄旗王气昏。

人事不同风物在,怅然犹得对芳樽。

客亭

〔唐代〕杜甫

秋窗犹曙色,落木更天风。

日出寒山外,江流宿雾中。

圣朝无弃物,老病已成翁。

多少残生事,飘零任转蓬。

太湖恬亭

〔宋代〕王安石

槛临溪上绿阴围,溪岸高低入翠微。

日落断桥人独立,水涵幽树鸟相依。

清游始觉心无累,静处谁知世有机。

更待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船归。

重题郑氏东亭

〔唐代〕杜甫

华亭入翠微,秋日乱清晖。

崩石欹山树,清涟曳水衣。

紫鳞冲岸跃,苍隼护巢归。

向晚寻征路,残云傍马飞。

题金陵王处士水亭

〔唐代〕李白

王子耽玄言,贤豪多在门。

好鹅寻道士,爱竹啸名园。

树色老荒苑,池光荡华轩。

此堂见明月,更忆陆平原。

埽拭青玉簟,为余置金尊。

醉罢欲归去,花枝宿鸟喧。

何时复来此,再得洗嚣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