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阁》是唐代诗人王勃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这首诗附在作者的名篇《滕王阁序》后,概括了序的内容。首联点出滕王阁的形势并遥想当年兴建此阁时的豪华繁盛的宴会的情景;颔联紧承第二句写画栋飞上了南浦的云,珠帘卷入了西山的雨,表现了阁的高峻;颈联由空间转入时间,点出了时日的漫长,很自然地生出了风物更换季节,星座转移方位的感慨,引出尾联;尾联感慨人去阁在,江水永流,收束全篇。全诗在空间、时间双重维度展开对滕王阁的吟咏,笔意纵横,穷形尽象,语言凝练,感慨遥深。气度高远,境界宏大,与《滕王阁序》真可谓双璧同辉,相得益彰。
滕王阁诗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滕王阁为江南名楼,建于唐朝繁盛时期,为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所建,因滕王李元婴得名,故址在今江西南昌赣江边新建西章江门上,俯视远望,视野均极开阔。李元婴骄奢淫逸,品行不端,毫无政绩可言。但他精通歌舞,善画蝴蝶,很有艺术才情。他修建滕王阁,也是为了歌舞享乐的需要。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年),诗人王勃远道去交趾(今越南)探父,途经洪州(今江西南昌),参与都督阎伯舆宴会,即席作《滕王阁序》,序末附这首凝炼、含蓄的诗篇,概括了序的内容。
翻译注释
翻译
高高的滕王阁,下临赣江。那些贵人身挂琳琅佩玉,坐着鸾铃鸣响的车马,前来阁上参加歌舞宴会的繁华场面,现在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早上,画栋飞来了南浦的浮云;黄昏,珠帘卷入了西山的细雨。
云影倒映在大江中,日日悠悠不尽,物换星移,不知度过了多少个春秋。
高阁中的滕王如今在哪里呢?只有那栏杆外的江水空自流淌,日夜不息。
注释
(1)江:指赣江。
(2)渚:江中小洲。
(3)佩玉鸣鸾:身上佩戴的玉饰、响铃。
(4)画栋:有彩绘的栋梁楼阁。
(5)南浦:地名,在南昌市西南。浦:水边或河流入海的地方(多用于地名)。
(6)西山:南昌名胜,一名南昌山、厌原山、洪崖山。
(7)日悠悠:每日无拘无束地游荡。
(8)物换星移:形容时代的变迁、万物的更替。物:四季的景物。
(9)帝子:指滕王李元婴。
(10)槛:栏杆。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王勃的诗
相关推荐
安定城楼
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
贾生年少虚垂涕,王粲春来更远游。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竟未休。
秦风·晨风
鴥彼晨风,郁彼北林。未见君子,忧心钦钦。如何如何,忘我实多!
山有苞栎,隰有六驳。未见君子,忧心靡乐。如何如何,忘我实多!
山有苞棣,隰有树檖。未见君子,忧心如醉。如何如何,忘我实多!
临江仙·夜到扬州席上作
尊酒何人怀李白,草堂遥指江东。珠帘十里卷香风。花开又花谢,离恨几千重。
轻舸渡江连夜到,一时惊笑衰容。语音犹自带吴侬。夜阑对酒处,依旧梦魂中。
金山寺
万顷清江浸碧山,乾坤都向此中宽。
楼台影落鱼龙骇,钟磬声来水石寒。
日暮海门飞白鸟,潮回瓜步见黄滩。
常时户外风波恶,只得高僧静处看。
昌谷北园新笋四首·其四
古竹老梢惹碧云,茂陵归卧叹清贫。
风吹千亩迎雨啸,鸟重一枝入酒尊。
鄠杜郊居
槿篱芳援近樵家,垄麦青青一径斜。
寂寞游人寒食后,夜来风雨送梨花。
碧玉箫·笑语喧哗
笑语喧哗,墙内甚人家? 度柳穿花,院后那娇娃。
媚孜孜整绛纱,颤巍巍插翠花。可喜煞,巧笔难描画。他,困倚在秋千架。
春日客怀
年年马上见春风,花落花开醉梦中。
短发经梳千缕白,衰颜借醉一时红。
离家自是寻常事,报国惭无尺寸功。
萧涩行囊君莫笑,独留长剑倚晴空。
题米仓壁
度量无私本至公,寸心贪得意何穷。
若教老子庄周见,剖斗除衡付一空。
中和乐九章·总歌第九
明明天子兮圣德扬,穆穆皇后兮阴化康。
登若木兮坐明堂,池濛汜兮家扶桑。
武化偃兮文化昌,礼乐昭兮股肱良。
君臣已定兮君永无疆,颜子更生兮徒皇皇。
若有人兮天一方,忠为衣兮信为裳。
餐白玉兮饮琼芳,心思荃兮路阻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