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五题·并序

〔唐代〕刘禹锡

余少为江南客,而未游秣陵,尝有遗恨。后为历阳守,跂而望之。适有客以《金陵五题》相示,逌尔生思,欻然有得。他日友人白乐天掉头苦吟,叹赏良久,且曰《石头》诗云“潮打空城寂寞回”,吾知后之诗人,不复措词矣。余四咏虽不及此,亦不孤乐天之言耳。

【石头城】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台城】

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

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生公讲堂】

生公说法鬼神听,身后空堂夜不扃。

高坐寂寥尘漠漠,一方明月可中庭。

【江令宅】

南朝词臣北朝客,归来唯见秦淮碧。

池台竹树三亩馀,至今人道江家宅。

作品简介

《金陵五题》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的组诗作品,包括《石头城》、《乌衣巷》、《台城》、《生公讲堂》和《江令宅》五首七绝。这五首诗以大自然的永恒和人事的沧桑之变相比衬,抒发怀古叹今之感慨。全诗形象地表明,随着历史的演变,六朝王宫贵族的富贵荣华已成为陈迹,对于图谋权势的帝王将相的沦亡既有悲悯之情,又暗含讽喻之意。组诗借古喻今,情、景、事、理融为一体,场景阔远,寓意深邃,堪称唐诗中的艺术珍品。

创作背景

这组诗当作于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年)。当时刘禹锡由和州(今安徽省和县)刺史任上返回洛阳,途径金陵(今江苏省南京市),写了这一组咏怀古迹的诗篇。金陵是六朝故都,江东繁华之地。到刘禹锡的时代,这个城市已不是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了,它已荒落得差不多成为一个“空城”。根据诗序,当时有人写了五首关于金陵的诗《金陵五题》,刘禹锡有感于这个废弃了的故都,和作了这组诗。

翻译注释

翻译

石头城

群山环绕那旧都的城墙四围还在,江潮拍击这空城又寂寞地退回。

淮水东边升起的依旧是当年明月,夜深时分还一样穿过女墙照来。

乌衣巷

朱雀桥边长满了丛丛野草野花,乌衣巷口夕阳渐渐地西斜。

从前在王谢大堂前筑巢的燕子,如今再飞进平常百姓人家。

台城

台城的六代帝王都竞相奢侈,陈后主结绮楼临春阁最豪华。

现在万户千门都长满了野草,就由于后主那曲玉树后庭花。

生公讲堂

当年生公说法鬼神也来听讲,死后一座空堂夜里都不用关门。

讲经的高座冷落得积满灰尘,只见一片月光正映照着这院庭。

江令宅

南朝的词臣做北朝的客人,回到南朝却只见秦淮河依旧青碧。

还有那池台竹树三亩有余,至今人们说那就是当年江家宅第。

注释

(1)石头城:故址在今南京西清凉山一带,三国时期孙吴曾依石壁筑城。

(2)山围:四周环山。

(3)故国:故都,这里指石头城。

(4)周遭:周匝,这里指石头城四周残破的遗址。

(5)潮:指长江江潮。

(6)空城:指荒凉空寂的残破城垣。

(7)淮水:流经金陵城内的秦淮河,为六朝时期游乐的繁华场所。

(8)旧时:昔日,指六朝时。

(9)女墙:城上的矮墙,即城垛。

(10)乌衣巷:金陵城内街名,位于秦淮河之南,与朱雀桥相近。三国时期吴国曾设军营于此,军士都穿黑衣,故名。

(11)朱雀桥:六朝时金陵正南朱雀门外横跨秦淮河的大桥,在今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

(12)王谢:王导、谢安,晋相,世家大族,贤才众多,皆居巷中,冠盖簪缨,为六朝巨室。旧时王谢之家庭多燕子。至唐时,则皆衰落不知其处。

(13)台城:六朝时的禁城(宫城),又称“苑城”,是当时的皇帝用于办公居住的场所,其遗址在今南京玄武湖南岸、鸡鸣寺之后。

(14)结绮临春:结绮阁和临春阁,陈后主(陈叔宝)建造的两座穷极奢华的楼阁。

(15)后庭花:乐府清商曲吴声歌曲名。本名《玉树后庭花》,南朝陈后主制。其辞轻荡,而其音甚哀,故后多用以称亡国之音。

(16)生公:晋末高僧竺道生的尊称。相传生公曾于苏州虎丘寺立石为徒,讲《涅盘经》。至微妙处,石皆点头。

(17)扃:上闩,关门。

(18)一方:犹言一片。

(19)可:正,恰恰。

(20)中庭:院子。

(21)江令宅:陈代的亡国宰相江总的家宅。江总字总持,是陈朝后宫 “狎客”,宫体艳诗的代表诗人之一。

全文拼音版

jīnlíng··bìng
shítóuchéng
shānwéiguózhōuzāozàicháokōngchénghuí
huáishuǐdōngbiānjiùshíyuèshēnháiguòqiánglái
xiàng
zhūquèqiáobiāncǎohuāxiàngkǒuyángxié
jiùshíwángxiètángqiányànfēixúnchángbǎixìngjiā
táichéng
táichéngliùdàijìngháohuájiélínchūnshìzuìshē
wànqiānménchéngcǎozhǐyuánhòutínghuā
shēnggōngjiǎngtáng
shēnggōngshuōguǐshéntīngshēnhòukōngtángjiōng
gāozuòliáochénfāngmíngyuèzhōngtíng
jiānglìngzhái
náncháochénběicháoguīláiwéijiànqínhuái
chítáizhúshùsānzhìjīnréndàojiāngjiāzhái

作者介绍

刘禹锡(772—842), 字梦得,唐代中期著名诗人、文学家、哲学家,河南洛阳人,有“诗豪”之称。他出身儒学世家,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白居易并称“刘白”。其诗风雄健豪迈,兼具哲理与民歌风味,代表作《陋室铭》《乌衣巷》《竹枝词》等广为传诵。刘禹锡早年参与“永贞革新”,失败后屡遭贬谜,但始终乐观豁达。晚年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他的诗文兼具思想深度与艺术魅力,对后世影响深远。

刘禹锡的诗

相关推荐

金蕉叶·厌厌夜饮平阳第

〔宋代〕柳永

厌厌夜饮平阳第。添银烛、旋呼佳丽。巧笑难禁,艳歌无间声相继。准拟幕天席地。

金蕉叶泛金波齐,未更阑、已尽狂醉。就中有个风流,暗向灯光底,恼遍两行珠翠。

金山寺

〔元代〕陈孚

万顷天光俯可吞,壶中别有小乾坤。

云侵塔影横江口,潮送钟声过海门。

僧榻夜随鲛室涌,佛灯秋隔蜃楼昏。

年年只有中泠水,不受人间一防尘。

金缕曲词二首·其一

〔清代〕顾贞观

季子平安否?便归来,平生万事,那堪回首!行路悠悠谁慰藉,母老家贫子幼。记不起,从前杯酒。魑魅搏人应见惯,总输他,覆雨翻云手,冰与雪,周旋久。

泪痕莫滴牛衣透,数天涯,依然骨肉,几家能够?比似红颜多命薄,更不如今还有。只绝塞,苦寒难受。廿载包胥承一诺,盼乌头马角终相救。置此札,君怀袖。

金山寺

〔宋代〕王令

万顷清江浸碧山,乾坤都向此中宽。

楼台影落鱼龙骇,钟磬声来水石寒。

日暮海门飞白鸟,潮回瓜步见黄滩。

常时户外风波恶,只得高僧静处看。

金山行

〔宋代〕郭祥正

金山杳在沧溟中,雪崖冰柱浮仙宫。

乾坤扶持自今古,日月仿佛悬西东。

我泛灵槎出尘世,搜索异境窥神功。

一朝登临重叹息,四时想象何其雄!

卷帘夜阁挂北斗,大鲸驾浪吹长空。

舟摧岸断岂足数,往往霹雳搥蛟龙。

寒蟾八月荡瑶海,秋光上下磨青铜。

鸟飞不尽暮天碧,渔歌忽断芦花风。

蓬莱久闻未曾往,壮观绝致遥应同。

潮生潮落夜还晓,物与数会谁能穷?

百年形影浪自苦,便欲此地安微躬。

白云南来入长望,又起归兴随征鸿。

金陵赏心亭

〔宋代〕王琪

千里秦淮在玉壶,江山清丽壮吴都。

昔人已化辽天鹤,旧画难寻卧雪图。

冉冉流年去京国,萧萧华发老江湖。

残蝉不会登临意,又噪西风入座隅。

金缕曲·姜西溟言别赋此赠之

〔清代〕纳兰性德

谁复留君住。叹人生、几翻离合,便成迟暮。最忆西窗同剪烛,却话家山夜雨。不道只、暂时相聚。衮衮长江萧萧木,送遥天、白雁哀鸣去。黄叶下,秋如许。

曰归因甚添愁绪。料强似、冷烟寒月,栖迟梵宇。一事伤心君落魄,两鬓飘萧未遇。有解忆、长安儿女。裘敝入门空太息,信古来、才命真相负。身世恨,共谁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