滥竽充数

〔先秦〕韩非

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作品简介

滥竽充数(拼音 làn yú chōng shù)是一则由寓言故事演化而来的成语,成语最早出自《韩非子·内储说上》。意思是不会吹竽的人混在会吹竽的队伍里充数。比喻无本领的冒充有本领,次货冒充好货。

翻译注释

翻译

齐人王让人吹竽,一定要三百人的合奏。南郭处士请求给齐人王吹竽,人王对此感到很高兴,拿数百人的粮食供养他。齐人王去世后,齐湣王继承王位,他喜欢听一个一个的演奏,南郭处士听后便逃走了。

注释

(1)齐宣王:战国时期齐国的国君。姓田,名辟疆。

(2)使:让。

(3)必:一定,必须,总是。

(4)南郭:复姓。

(5)处士:古代称有学问、有品德而没有做官的人为处士,相当于“先生”

(6)请:请求,要求。

(7)为:给,替。

(8)竽:古代的一种乐器,像如今的笙。

(9)廪食以数百人:拿数百人的粮食供养他。廪:粮食。食:供养。以:用,拿。

(10)湣王:齐国国君,宣王的儿子,在宣王死后继位。姓田,名地或遂。立:继承王位。

(11)好:喜欢,喜悦,此处是喜欢。

(12)逃:逃跑。

全文拼音版

lànchōngshù
xuānwáng使shǐrénchuīsānbǎirénnánguōchǔshìqǐngwèiwángchuīxuānwángyuèzhīlǐnshùbǎirénxuānwángmǐnwánghàotīngzhīchǔshìtáo

作者介绍

韩非肖像

韩非

战国末期法家代表人物

韩非(前280—前233),战国末期韩国贵族,法家思想集大成者,与李斯同师从荀子。他总结商鞅、申不害、慎到等法家学说,提出“法、术、势”相结合的治国理论,主张君主专制、严刑峻法,以强化中央集权。其文风犀利,善用寓言(如“守株待兔”“自相矛盾”),著作《韩非子》55篇是先秦法家经典。因遭李斯嫉妒,被诬陷死于秦国狱中,但其思想为秦统一后所采用,影响中国两千余年帝制统治。

韩非的诗

相关推荐

苏幕遮·燎沉香

〔宋代〕周邦彦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水调歌头·山家酿初熟

〔金代〕元好问

山家酿初熟,取醉不论钱。清溪留饮三日,鱼鸟亦欣然。见说玉华诗老,袖有望忧萱草,牛背稳于船。铁笛久埋没,雅曲竟谁传。

坐苍苔,攲乱石,耿不眠。长松夜半悲啸,笙鹤下遥天。天上金堂玉室,地下石城琼壁,别有一山川。把酒问明月,今夕是何年。

送杨山人归嵩阳

〔唐代〕高适

不到嵩阳动十年,旧时心事已徒然。

一二故人不复见,三十六峰犹眼前。

夷门二月柳条色,流莺数声泪沾臆。

凿井耕田不我招,知君以此忘帝力。

山人好去嵩阳路,惟余眷眷长相忆。

寻鲁城北范居士失道落苍耳中见范置酒摘苍耳作

〔唐代〕李白

雁度秋色远,日静无云时。

客心不自得,浩漫将何之。

忽忆范野人,闲园养幽姿。

茫然起逸兴,但恐行来迟。

城壕失往路,马首迷荒陂。

不惜翠云裘,遂为苍耳欺。

入门且一笑,把臂君为谁。

酒客爱秋蔬,山盘荐霜梨。

他筵不下箸,此席忘朝饥。

酸枣垂北郭,寒瓜蔓东篱。

还倾四五酌,自咏猛虎词。

近作十日欢,远为千载期。

风流自簸荡,谑浪偏相宜。

酣来上马去,却笑高阳池。

笠翁对韵·十五咸

〔清代〕李渔

栽对植,薙对芟。二伯对三监。朝臣对国老,职事对官衔。鹿麌麌,兔毚毚。启牍对开缄。绿杨莺睍睆,红杏燕呢喃。半篱白酒娱陶令,一枕黄粱度吕岩。九夏炎飙,长日风亭留客骑;三冬寒冽,漫天雪浪驻征帆。

梧对竹,柏对杉。夏濩对韶咸。涧瀍对溱洧,巩洛对崤函。藏书洞,避诏岩。脱俗对超凡。贤人羞献媚,正士嫉工谗。霸越谋臣推少伯,佐唐藩将重浑瑊。邺下狂生,羯鼓三挝羞锦袄;江州司马,琵琶一曲湿青衫。

袍对笏,履对衫。匹马对孤帆。琢磨对雕镂,刻划对镌镵。星北拱,日西衔。卮漏对鼎馋。江边生桂若,海外树都咸。但得恢恢存利刃,何须咄咄达空函。彩凤知音,乐典后夔须九奏;金人守口,圣如尼父亦三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