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句原文翻译
半欲天明半未明,醉闻花气睡闻莺。
夜已过半,但天将亮未亮,在醉梦温柔乡中,却花气馥郁、莺啼娇啭,缠绵悱恻令人难舍。
猧儿撼起钟声动,二十年前晓寺情。
黄色小犬撼动寺钟,划破寂静的夜空,令人不禁想起二十年前的一个黎明在普救寺中发生的情事。
注释
(1)春晓:一作“春晚”,似作为《莺莺传》之张本。
(2)花气:花的香气。
(3)猧:黄色小犬。《才调集》作“娃”,《古本西厢记》作“猧”。
半欲天明半未明,醉闻花气睡闻莺。
猧儿撼起钟声动,二十年前晓寺情。
半欲天明半未明,醉闻花气睡闻莺。
夜已过半,但天将亮未亮,在醉梦温柔乡中,却花气馥郁、莺啼娇啭,缠绵悱恻令人难舍。
猧儿撼起钟声动,二十年前晓寺情。
黄色小犬撼动寺钟,划破寂静的夜空,令人不禁想起二十年前的一个黎明在普救寺中发生的情事。
(1)春晓:一作“春晚”,似作为《莺莺传》之张本。
(2)花气:花的香气。
(3)猧:黄色小犬。《才调集》作“娃”,《古本西厢记》作“猧”。
《春晓》是唐代诗人元稹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由写春晓而忆及年少旧事,前两句言醉而卧,闻到花香、听见莺啼,后两句则引出二十年“晓寺情”的难忘,展露诗情。全诗之情怀缱绻,怀旧感情的深重,均从安详的字句中表露无遗。
《春晓》此诗或元和十四年(819)作于虢州。当时距元稹初识双文(即莺莺)已经过去整整二十年了,但由于天欲明未明、人半梦半醒之际的“钟声”,契合了当年的特定情境,便立即引动那“二十年前晓寺情”,即《莺莺传》(《会真记》)中所述初欢情景及其后幽会情事:“张生游于蒲,蒲之东十余里有普救寺,张生寓之……有顷,寺钟鸣,天将晓,红娘促去。崔氏娇啼宛转,红娘又捧之而去……自是复容之,朝隐而出,暮隐而入。”使得怀念和怅惘交织,心潮起伏,久久不平静,因作此诗。
春苑月裴回,竹堂侵夜开。
惊鸟排林度,风花隔水来。
春残何事苦思乡,病里梳头恨最长。
梁燕语多终日在,蔷薇风细一帘香。
怅卧新春白袷衣,白门寥落意多违。
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
远路应悲春晼晚,残霄犹得梦依稀。
玉珰缄札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
杜鹃日日劝人归,一片归心谁得知。
望帝有神如可问,谓予何日是归期。
荒郊一望欲消魂,泾水萦纡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西亭石竹新作芽,游丝已罥樱桃花。
鸣鸠乳燕春欲晚,杖藜时复话田家。
田家父老向我说,谷雨久过三月节。
春田龟坼苗不滋,犹赖立春三日雪。
我闻此语重叹息,瘠土年年事耕织。
暮闻穷巷叱牛归,晓见公家催赋入。
去年旸雨幸无愆,稍稍三农获晏食。
春来谷贱复伤农,不见饥鸟啄余粒。
即今土亢不可耕,布谷飞飞朝暮鸣。
舂莩作饭藜作羹,吁嗟荆益方用兵。
野田黄雀自为群,山叟相过话旧闻。
夜半饭牛呼妇起,明朝种树是春分。
春庭聊纵望,楼台自相隐。
窗梅落晚花,池竹开初笋。
泉鸣知水急,云来觉山近。
不愁花不飞,到畏花飞尽。
蘋叶软,杏花明,画船轻。双浴鸳鸯出绿汀,棹歌声。
春水无风无浪,春天半雨半晴。红粉相随南浦晚,几含情。
老我无心出市朝,东风林壑自逍遥。
一犁好雨秧初种,几道寒泉药旋浇。
放犊晓登云外垄,听莺时立柳边桥。
池塘见说生新草,已许吟魂入梦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