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心生一念》是明代小说家吴承恩创作的一首哲理短诗。此诗以《西游记》第八十七回“凤仙郡求雨”情节为载体,首句“人心生一念”强调意念的超越性,次句“天地悉皆知”构建天人感应的宇宙观;后两句以“善恶有报”的必然律驳斥“乾坤有私”的或然性,在反诘中确立道德秩序的绝对性。全诗二十字凝练如箴言,将佛家因果观与儒家天命观熔铸为通俗易懂的警世格言,体现明代神魔小说中“以诗证道”的创作特色。
人心生一念
人心生一念,天地悉皆知。
善恶若无报,乾坤必有私。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人心生一念》此诗出自《西游记》成书时期(约1570年代),当时嘉靖皇帝崇信道教,民间宗教意识活跃。吴承恩借小说诗赞阐发其社会观察:诗中“善恶有报”思想既融合了佛教《涅槃经》“善恶之报,如影随形”的教义,也呼应了阳明心学“心外无物”的哲学主张。这种将道德律令宇宙化的表达,与同时期《金瓶梅》中“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世俗劝诫形成雅俗呼应,反映明代中后期三教合一思潮对文学创作的深刻影响。
翻译注释
翻译
人心生一个念头不管是善是恶,天地鬼神都知道。
善行和恶行如果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那一定是天地也有了私心。
注释
(1)乾坤:我国古代哲学术语。指天地或阴阳两个对立面。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相关推荐
蝉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龟虽寿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秋日偶成
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
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
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
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
休沐寄怀
虽云万重岭,所玩终一丘。
阶墀幸自足,安事远邀游?
临池清溽暑,开幌望高秋。
园禽与时变,兰根应节抽。
凭轩搴木末,垂堂对水周。
紫箨开绿筿,白鸟映青畴。
艾叶弥南浦,荷花绕北楼。
送日隐层阁,引月入轻帱。
爨熟寒蔬剪,宾来春蚁浮。
来往既云倦,光景为谁留?
缚鸡行
小奴缚鸡向市卖,鸡被缚急相喧争。
家中厌鸡食虫蚁,不知鸡卖还遭烹。
虫鸡于人何厚薄,我斥奴人解其缚。
鸡虫得失无了时,注目寒江倚山阁。
君子行
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
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
嫂叔不亲授,长幼不比肩。
劳谦得其柄,和光甚独难。
周公下白屋,吐哺不及餐。
一沐三握发,后世称圣贤。
沧浪歌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
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读易象
书房兀坐万机休,日暖风和草色幽。
谁道二千年远事,而今只在眼前头。
醒世恒言
富贵本无根,尽从勤里得。
请观懒惰者,面待饥寒色。
画鬼易
客有为齐王画者。齐王问曰:“画孰最难者?”
曰:“犬马最难。”
曰:“孰易者?”
曰:“鬼魅最易。”
曰:“何为?”
曰:“夫犬马,人所共知也,旦暮见之,不易类,故难;鬼魅无形也,人皆未之见,故易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