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听百舌

〔唐代〕韦鼎

万里风烟异,一鸟忽相惊。

那能对远客,还作故乡声?

古诗的意思及注释

逐句原文翻译

万里风烟异,一鸟忽相惊。

离乡万里风光习俗都不相同,忽然它一叫感到心惊。

那能对远客,还作故乡声?

怎么能对着远方的来客,叫着这让人心碎的乡音?

注释

(1)百舌鸟:又叫反舌鸟,《易纬通卦》上说,这种鸟“能反复其口,随百鸟之音”,可见它可以学多种鸟的叫声。百舌于立春之后,即鸣啭不已,诗人多以之入诗。

(2)风烟异:风土景物不同。

长安听百舌拼音版

chángāntīngbǎishé
wànfēngyānniǎoxiāngjīng
néngduìyuǎnháizuòxiāngshēng

作品简介

《长安听百舌》是南朝陈诗人韦鼎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诗的前两句写诗人作客他乡听到鸟声;后两句写诗人对鸟儿的“埋怨”。此诗与王昌龄的《闺怨》异曲同工,不直接抒情,而是抓住一个典型的瞬间,揭示主人公的那种强烈的乡恋之情,故国之思。

创作背景

韦鼎曾历仕梁、陈、隋三朝,多居显官。祖籍京兆杜陵(今陕西长安县),但早年一直仕宦南朝,故家居江南。陈宣帝太建年间(569—582),曾以廷尉卿聘使北周,在长安滞留多时。《长安听百舌》此诗即韦鼎滞留长安时所作。

作者介绍

韦鼎(515—593),字超盛,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博涉经史,尤善相术。仕梁,累迁中书侍郎。陈武帝即位,拜黄门侍郎。太建中,以廷尉卿出使北周,后为太府卿。至德初,尽卖田宅,寓居寺院。隋文帝时授上仪同三司。后任光州刺史。寻追召入京。卒于长安,《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存其诗一首。生平事迹见《南史》卷五八、《隋书》卷七八。

相关诗文

长安春望

〔唐代〕卢纶

东风吹雨过青山,却望千门草色闲。

家在梦中何日到,春生江上几人还?

川原缭绕浮云外,宫阙参差落照间。

谁念为儒逢世难,独将衰鬓客秦关。

长安晚秋

〔唐代〕赵嘏

云雾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

长安早春

〔唐代〕孟郊

旭日朱楼光,东风不惊尘。

公子醉未起,美人争探春。

探春不为桑,探春不为麦。

日日出西园,只望花柳色。

乃知田家春,不入五侯宅。

长安道

〔唐代〕崔颢

长安甲第高入云,谁家居住霍将军。

日晚朝回拥宾从,路傍拜揖何纷纷。

莫言炙手手可热,须臾火尽灰亦灭。

莫言贫贱即可欺,人生富贵自有时。

一朝天子赐颜色,世上悠悠应始知。

长安道

〔唐代〕白居易

花枝缺处青楼开,艳歌一曲酒一杯。

美人劝我急行乐,自古朱颜不再来。

君不见外州客,长安道,一回来,一回老。

长安寒食

〔唐代〕邵谒

春日照九衢,春风媚罗绮。

万骑出都门,拥在香尘里。

莫辞吊枯骨,千载长如此。

安知今日身,不是昔时鬼。

但看平地游,亦见摧辀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