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堂会宿二首·其二

〔宋代〕苏辙

秋来东阁凉如水,客去山公醉似泥。

困卧北窗呼不起,风吹松竹雨凄凄。

作品简介

《逍遥堂会宿二首》是北宋文学家苏辙创作的七言绝句组诗作品。这两首诗抒写兄弟之情。第二首是抒别情诗,诗人从兄长苏轼来刻画,想象自己离去后,逍遥堂秋来夜凉如水,心情与环境同样凄冷的兄长,为了驱散离愁,将像山简那样喝得酩酊大醉,独自在北窗下困卧不起。这组诗质朴自然,不事雕琢,清幽冷峻,一唱三叹,颇能体现苏辙的诗风。

创作背景

逍遥堂在徐州(今属江苏),即诗中所说的彭城。熙宁十年(1077年)四月,苏辙送苏轼赴徐州任,在徐州住了一百多天,八月十六日苏辙离徐州,赴南京(今河南商丘)签判任。《逍遥堂会宿二首》这两首诗作于当年七月。

翻译注释

翻译

秋天官舍里夜凉似水,我离去后你将像山公烂醉如泥。

困卧在北窗喊也喊不醒,只听得窗外风吹松竹寒雨凄凄。

注释

(1)东阁:一作“官阁”。

(2)客去:一作“别后”。客,作者自指。

(3)山公醉似泥:化用山简事,《晋书·山简传》载,山简为襄阳太守时,“每出嬉游,多之(习家)池上,置酒辄醉,名之曰高阳池。时有儿童歌曰:‘山公出何许,往至高阳池。日夕倒载归,酩酊无所知。’”山公,指苏轼。

(4)北窗:一作“纸窗”。

(5)凄凄:寒冷貌。

全文拼音版

xiāoyáotánghuì宿èrshǒu··èr
qiūláidōngliángshuǐshāngōngzuìshì
kùnběichuāngfēngchuīsōngzhú

作者介绍

苏辙(1039—1112),字子由,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兄苏轼同登嘉祐二年进士,官至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其文以策论见长,风格冲和澹泊,代表作《黄州快哉亭记》《上枢密韩太尉书》等。诗作清新自然,晚年尤工。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屡遭贬谪。政治主张稳健,史学造诣深厚,曾参与修撰《神宗实录》。著有《栾城集》《诗集传》等,其文学成就与苏轼并称"二苏",为北宋文坛重要代表人物。

苏辙的诗

相关推荐

木兰花慢·送归云去雁

〔宋代〕张孝祥

送归云去雁,淡寒采满溪楼。正佩解湘腰,钗孤楚鬓,鸾鉴分收。凝情望行处路,但疏烟远树织离忧。只有楼前流水,伴人清泪长流。

霜华夜永逼衾裯,唤谁护衣篝?今粉馆重来,芳尘未扫,争见嬉游!情知闷来殢酒,奈回肠不醉只添愁。脉脉无言竟日,断魂双鹜南州。

昏镜词

〔唐代〕刘禹锡

昏镜非美金,漠然丧其晶。

陋容多自欺,谓若他镜明。

瑕疵自不见,妍态随意生。

一日四五照,自言美倾城。

饰带以纹绣,装匣以琼瑛。

秦宫岂不重,非适乃为轻。

官舍竹

〔宋代〕王禹偁

谁种萧萧数百竿?伴吟偏称作闲官。

不随夭艳争春色,独守孤贞待岁寒。

声拂琴床生雅趣,影侵棋局助清欢。

明年纵便量移去,犹得今冬雪里看!

次韵子瞻题郭熙画秋山

〔宋代〕黄庭坚

黄州逐客未赐环,江南江北饱看山。

玉堂卧对郭熙画,发兴已在青林间。

郭熙官画但荒远,短纸曲折开秋晚。

江村烟外雨脚明,归雁行边余叠巘。

坐思黄柑洞庭霜,恨身不如雁随阳。

熙今头白有眼力,尚能弄笔映窗光。

画取江南好风日,慰此将老镜中发。

但熙肯画宽作程,十日五日一水石。

大德歌·夏

〔元代〕关汉卿

俏冤家,在天涯,偏那里绿杨堪系马。困坐南窗下,数对清风想念他。蛾眉淡了教谁画?瘦岩岩羞带石榴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