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丙午冬至

〔宋代〕吴文英

添线绣床人倦,翻香罗幕烟斜。五更箫鼓贵人家。门外晓寒嘶马。

帽压半檐朝雪,镜开千靥春霞。小帘沽酒看梅花。梦到林逋山下。

作品简介

《西江月·丙午冬至》是南宋词人吴文英的一首词作。上片为贫富对比,“添线绣床人倦”、“五更箫鼓贵人家”,写出贫寒之家冬至夜仍需通宵干活,妇女坐在绣床前漏夜刺绣,而富贵人家彻夜箫鼓不绝以示庆贺,反映出当时社会上的不平等。下片述己过冬至夜的情景,词人舒适地在帘内边饮酒赏花,醉梦中好象到了孤山下去游赏梅花一样,这说明词人虽属“寒士”,终是有酒度岁也。这首词以对比来抒情,兼之自嘲之意在里面。

创作背景

宋理宗淳祐六年(1246年),吴文英四十七岁,在杭州作此词。《西江月·丙午冬至》这首词记述词人于丙午年冬至节的情景。冬至凌晨,人人忙于往来拜贺,但词人却因独寂而显得特别清闲,坐在帘内饮酒赏花,心已飞到孤山林和靖梅园去了。

翻译注释

翻译

贫寒之家冬至夜仍需通宵干活,妇女坐在绣床前漏夜刺绣,人虽极感疲倦,然而还是续添丝线继续刺绣。惟一表示“冬至”的是燃起一束敬神的信香,袅袅香烟斜冲天上。“冬至大如年”,富贵人家彻夜箫鼓不绝以示庆贺。来宾的坐骑拴在门外的栓马桩上,马儿耐不住五更晓寒,所以扬蹄昂首嘶鸣。

我的帽下已露出斑白的头发,然而镜中却映出了脸上桃花般的醉酡色。我舒适地在帘内边饮酒边赏梅花,醉梦中好象到了孤山下去游赏梅花一样。

注释

(1)添线:谓冬至后白昼渐长。魏晋时宫中以红线测日影,冬至后每日添长一线。唐时宫中宫女亦以女功计日之长短,冬至后比常日增一线之功。后因称白日渐长为添线。

(2)箫鼓:形容贵族家庆祝冬至节令。

(3)檐:指帽檐。

(4)镜:指西湖水面。

(5)靥:面颊上的微涡,俗称酒窝。也指妇女颊上所涂的妆饰物。

(6)小帘:指酒店。旧时酒店的幌子,用布做成。称酒帘、酒望。

(7)林逋山:指西湖孤山。北宋诗人林通,隐居西湖孤山,赏梅养鹤,终身不仕,也不婚娶,旧时称其“梅妻鹤子”。

全文拼音版

西jiāngyuè··bǐngdōngzhì
tiān线xiànxiùchuángrénjuànfānxiāngluóyānxiégēngxiāoguìrénjiāménwàixiǎohán
màobànyánzhāoxuějìngkāiqiānchūnxiáxiǎoliánjiǔkànméihuāmèngdàolínshānxià

作者介绍

吴文英(1200—1268),字君特,号梦窗,晚年又号觉翁,四明(今浙江宁波)人。他原出翁姓,后出嗣吴氏。一生未第,游幕终身,于苏州、杭州、越州三地居留最久,并以苏州为中心,北上到过淮安、镇江,苏杭道中又历经吴江、无锡及茹霅二溪。游踪所至,每有题咏。晚年一度客居越州,先后为浙东安抚使吴潜及嗣荣王赵与芮门下客。词风密丽。在南宋词坛,属于作品数量较多的词人,其《梦窗词》有三百四十余首。

吴文英的诗

相关推荐

西江月·梅花

〔宋代〕苏轼

玉骨那愁瘴雾,冰姿自有仙风。海仙时遣探芳丛,倒挂绿毛幺凤。

素面翻嫌粉涴,洗妆不褪唇红。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

西江月·渔父词

〔宋代〕辛弃疾

千丈悬崖削翠,一川落日镕金。白鸥来往本无心。选甚风波一任。

别浦鱼肥堪脍,前村酒美重斟。千年往事已沈沈。闲管兴亡则甚。

西江月·新秋写兴

〔宋代〕刘辰翁

天上低昂似旧,人间儿女成狂。夜来处处试新妆。却是人间天上。

不觉新凉似水,相思两鬓如霜。梦从海底跨枯桑。阅尽银河风浪。

西江月·顷在黄州

〔宋代〕苏轼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