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

〔宋代〕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作品简介

《春日》是南宋理学家朱熹的哲理七言绝句,以明丽意象阐发"格物致知"的理学思想。前两句"寻芳泗水"与"光景一新"展现求索的愉悦;后两句"识东风面"的顿悟与"万紫千红"的绚烂,将春景升华为宇宙真理的显现。全诗以"寻-新-识-是"为认知链条,语言通俗却蕴含"理一分殊"的深刻哲思,体现宋代"理趣诗"的艺术特色。

创作背景

《春日》此诗约作于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朱熹讲学泗水(今山东曲阜)时。当时泗水沦陷金国,诗人未曾亲至,虚拟"寻芳"实为追慕孔子"浴沂咏归"之境。"万紫千红"的比喻既受禅宗"青青翠竹尽是法身"启发,又开创以春喻理的表达范式,今曲阜孔庙诗礼堂陈列此诗解读。

翻译注释

翻译

风和日丽之时泗水的河边踏青,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

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注释

(1)胜日:原指节日或亲朋相聚之日,此指晴日。

(2)寻芳:游春,踏青。

(3)泗水:河名,在山东省。

(4)滨:水边。

(5)无边:无边无际。

(6)光景:风光风景。

(7)新:既是春回大地、万象更新的新,也是出郊游赏、耳目一新的新。

(8)等闲:轻易,寻常,随便。

(9)东风面:借指春天。东风:春风。

全文拼音版

chūn
shèngxúnfāngshuǐbīnbiānguāngjǐngshíxīn
děngxiánshídōngfēngmiànwànqiānhóngzǒngshìchūn

作者介绍

朱熹(1130—1200),字元晦,号晦庵,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徽州婺源(今江西婺源)人。他是程朱理学的集大成者,创立“理学”体系,强调“格物致知”“存天理,灭人欲”,影响中国思想史数百年。编注《四书章句集注》,成为科举考试标准。其诗文明晰严谨,如《观书有感》寓理于景。晚年遭“庆元党禁”迫害,仍讲学不辍,世称“朱子”,与孔子并称“孔朱”,被尊为儒家理学宗师。

相关推荐

绝句

〔唐代〕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