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病军人》是唐代诗人卢纶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以白描手法刻画了一位伤病缠身的退伍军人形象,展现了战争给普通士兵带来的深重苦难。诗中"行多""住无"的对比,凸显其进退维谷的困境;"万里还乡未到乡"的递进句式,强化了有家难归的悲怆。后两句通过"蓬鬓哀吟"的外貌描写和"秋气入金疮"的细节刻画,将个体的生理痛苦与时代的战争创伤融为一体。全诗语言质朴,情感沉痛,是中唐边塞诗中关注底层士卒命运的代表作。
逢病军人
行多有病住无粮,万里还乡未到乡。
蓬鬓哀吟长城下,不堪秋气入金疮。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逢病军人》此诗作于大历年间(766-779),安史之乱后唐王朝由盛转衰,边患频仍。卢纶作为"大历十才子"之一,亲历战乱动荡,对战争苦难有深刻体察。诗中病军人形象,既是对无数伤残士卒的真实写照,也折射出中唐社会民生凋敝的现实。秋气侵疮的意象,既写自然气候的萧瑟,更喻指时代寒意的逼人,体现了诗人的人道主义关怀和历史洞察力。
翻译注释
翻译
军人在行军途中经常患病,住宿时又没有粮食吃。在万里归乡的途中,奔波不息,至今还未回到自己的家乡。
在这生病之际,他头发蓬乱,在古城下哀吟,身上的刀箭伤口被寒风一吹,如刀割一般,实在令人难以忍受。
注释
(1)病军人:受伤的兵士。
(2)行多:指行路多,这里指行程长。
(3)有病:一作“无方”。
(4)蓬鬓:散乱的头发。鬓,头发。
(5)吟:呻吟。
(6)长城:秦时修筑的古代军事工程,用来防止匈奴入侵。此处泛指古城墙。
(7)不堪:不能忍受。
(8)秋气:秋天的寒风。
(9)金疮:中医指刀箭等金属器械造成的伤口 。
全文拼音版
逢病军人
行多有病住无粮,万里还乡未到乡。
蓬鬓哀吟长城下,不堪秋气入金疮。
作者介绍
卢纶(739—799),字允言,河中蒲州(今山西永济)人,唐代诗人,"大历十才子"之首。安史之乱中避难鄱阳,后屡试不第,经元载推荐入仕,官至检校户部郎中。其诗以五七言近体见长,《塞下曲》六首写军旅生活,雄浑豪迈;《晚次鄂州》写羁旅愁思,含蓄深沉。作为大历时期边塞诗代表,作品兼具盛唐气韵与中唐新变,对后世边塞诗创作影响深远。《全唐诗》存其诗五卷,与钱起并称"钱卢",体现了中唐诗风的过渡特征。
卢纶的诗
相关推荐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逢入京使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逢侠者
燕赵悲歌士,相逢剧孟家。
寸心言不尽,前路日将斜。
逢杨开府
少事武皇帝,无赖恃恩私。
身作里中横,家藏亡命儿。
朝持樗蒲局,暮窃东邻姬。
司隶不敢捕,立在白玉墀。
骊山风雪夜,长杨羽猎时。
一字都不识,饮酒肆顽痴。
武皇升仙去,憔悴被人欺。
读书事已晚,把笔学题诗。
两府始收迹,南宫谬见推。
非才果不容,出守抚惸嫠。
忽逢杨开府,论旧涕俱垂。
坐客何由识,惟有故人知。
逢雪宿华严阁
佛火悬青嶂,钟声下翠微。
萧萧风雪夜,犹有一僧归。
逢旧·其一
我梳白发添新恨,君扫青蛾减旧容。
应被傍人怪惆怅,少年离别老相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