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经父寄张缋二首·其一

〔宋代〕孔平仲

解纵枭鸱啄凤凰,天心似此亦难详。

但知斩马凭孤剑,岂为摧车避太行!

得者折腰犹下列,失之垂翅合南翔。

不如长揖尘埃去,同老逍遥物外乡。

作品简介

《和经父寄张缋二首·其一》是宋代诗人孔平仲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以愤激之语抨击时政黑暗,展现了士人在污浊官场中的刚直品格。首联"枭鸱啄凤凰"以猛禽残害祥鸟的意象,喻指小人得志、贤士遭贬的政局;颔联"斩马凭孤剑"用汉代朱云请剑斩佞臣典故,彰显不畏权贵的勇气;颈联通过"折腰"与"垂翅"的对比,揭露功名得失的虚妄;尾联"长揖尘埃去"表明归隐之志,与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精神一脉相承。全诗骨力遒劲,用典精切,在北宋党争背景下具有典型意义。

创作背景

《和经父寄张缋二首》这组诗是作者和兄长孔文仲寄张缋所作,文仲原诗已佚,孔平仲集中存有三首同题的和作。这组诗应作于神宗熙宁间(公元1068—1077年)。

翻译注释

翻译

放任纵容恶鸟鸱枭去啄伤高贵的凤凰,天心竟然想这样做叫人难以审察端详。

凭仗斩马孤剑想把奸佞之徒一扫而光,岂肯因太行艰险能摧车轮而回避不前!

得势小人尽管折腰权贵也不过是小官,你虽暂时失势垂下羽翼终能展翅高翔。

倒不如永远地辞别这污浊的仕途,我们一同逍遥物外一起终老他方。

注释

(1)解纵枭鸱啄凤凰:引申《庄子·秋水》“鸱得腐鼠”而“吓”“鹓雏”之意,以“枭鸱”得“解纵”、“凤凰”被剥“啄”比喻小人逞凶、君子遭害。鸱(chī):猫头鹰的一种。

(2)但知斩马凭孤剑:是说张缋只知道像西汉朱云那样凭借“尚方斩马剑”,誓“断佞臣”之头(《汉书·朱云传》)决不妥协。

(3)岂为摧车避太行:汉末曹操《苦寒行》诗:“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羊肠坂诘屈,车轮为之摧。”此句化用曹操诗句,说张缋岂肯因为太行山艰险,可能摧折车轮,而回避不前。

(4)得者折腰犹下列:那些得意之徒卑躬屈膝,仍然官职低微。折腰,弯腰。《宋书·陶潜传》载陶渊明说:“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下列:犹下僚。

(5)失之垂翅合南翔:化用《后汉书·冯异传》“始则垂翅回溪”、“终能奋翼渑池”之典,意谓虽然眼前失意,却终当展翅高飞。

(6)长揖尘埃:告别尘世。长揖,一种行礼。

(7)逍遥:自由自在地往来。

(8)物外:尘世之外。

全文拼音版

jīngzhānghuìèrshǒu··
jiězòngxiāochīzhuófènghuángtiānxīnnánxiáng
dànzhīzhǎnpíngjiànwéicuīchētàiháng
zhězhéyāoyóuxiàlièshīzhīchuíchìnánxiáng
chángchénāitónglǎoxiāoyáowàixiāng

作者介绍

孔平仲(1044—1111),字毅父,一作义甫,临江军新淦(今江西新干)人。生卒年不详。治平二年(公元1065年)进士,曾任秘书丞,集贤校理,又提点江浙铸钱、京西刑狱。他与其兄文仲、武仲并以诗文名世,号为“三孔”。当时与苏轼苏辙兄弟并称“二苏三孔”。三孔中以平仲最佳,风格很接近苏辙。不过语言比苏辙流丽清整,而思致之精微深远则不及。

相关推荐

和郭主簿二首·其二

〔魏晋〕陶渊明

和泽周三春,清凉素秋节。

露凝无游氛,天高肃景澈。

陵岑耸逸峰,遥瞻皆奇绝。

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

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

衔觞念幽人,千载抚尔诀。

检素不获展,厌厌竟良月。

和张仆射塞下曲六首

〔唐代〕卢纶

【其一】

鹫翎金仆姑,燕尾绣蝥弧。

独立扬新令,千营共一呼。

【其二】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其三】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其四】

野幕敞琼筵,羌戎贺劳旋。

醉和金甲舞,雷鼓动山川。

【其五】

调箭又呼鹰,俱闻出世能。

奔狐将迸雉,扫尽古丘陵。

【其六】

亭亭七叶贵,荡荡一隅清。

他日题麟阁,唯应独不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