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柳

〔唐代〕温庭筠

杨柳千条拂面丝,绿烟金穗不胜吹。

香随静婉歌尘起,影伴娇娆舞袖垂。

羌管一声何处曲,流莺百啭最高枝。

千门九陌花如雪,飞过宫墙两自知。

古诗的意思及注释

逐句原文翻译

杨柳千条拂面丝,绿烟金穗不胜吹。

杨柳千万条似拂脸之丝,绿色柳枝不堪于风儿吹。

香随静婉歌尘起,影伴娇娆舞袖垂。

芳香随静婉之歌梁尘飞,身影伴着娇娆舞袖下垂。

羌管一声何处曲,流莺百啭最高枝。

羌笛奏一首哪里的乐曲,飘泊莺婉转鸣于最高枝。

千门九陌花如雪,飞过宫墙两自知。

众宫九街柳絮犹如雪花,飞过了 宫墙双方自然知。

注释

(1)绿烟:指杨柳繁茂如烟的枝条。

(2)金穗:金色的嫩枝。

(3)吹:一本作「移」。

(4)静婉:即张静婉,为南朝羊侃的宠姬,善歌舞。

(5)歌尘起:形容歌声动听,馀音绕梁,惊起梁尘。

(6)娇娆:一本作「娇饶」,即董娇娆,为东汉·宋子侯《董娇娆》诗中所咏的美女。

(7)羌管:一本作「羌笛」。古代有用羌笛吹奏的《折杨柳》曲。

(8)曲:一本作「笛」。

(9)陌:一本作「曲」。

(10)自:一本作「不」。

题柳拼音版

liǔ
yángliǔqiāntiáomiàn绿yānjīnsuìshèngchuī
xiāngsuíjìngwǎnchényǐngbànjiāoráoxiùchuí
qiāngguǎnshēngchùliúyīngbǎizhuànzuìgāozhī
qiānménjiǔhuāxuěfēiguògōngqiángliǎngzhī

作品简介

《题柳》是唐代诗人温庭筠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首联以杨柳的形、色及与风的关系起兴;颔联引用典故人物,以歌、舞的形式表现了独自相思时采用的方式;颈联以听觉为出发点,采取传声的方法传达思念的信息;尾联接颈联而写,在视觉上为作者传达思念的信息。此诗只有首联实写杨柳,其余皆用比、用兴,曲尽其妙。

创作背景

《题柳》此诗的创作时间,据“最高枝”判断,一定是在李程任宰相的长庆四年(824年)至宝历二年(826年)间,与《寄词》《赠苏十三中丞》的创作时间同。故此诗题柳是假,而是为抒发相思情而作。

作者介绍

温庭筠(812—870),本名岐,字飞卿,晚唐诗人、词人,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才思敏捷,八叉手而成八韵,故称“温八叉”。其词秾丽绵密,为“花间派”鼻祖,代表作《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等开五代词风;诗亦工丽,与李商隐并称“温李”。仕途坎坷,因恃才傲物得罪权贵,终身困顿。作品多写闺情闺怨,词藻华美,对宋婉约词影响深远。温庭筠最著名的十首诗

相关诗文

题海天落照图后

〔明代〕王世贞

《海天落照图》相传小李将军昭道作,宣和秘藏,不知何年为常熟刘以则所收,转落吴城汤氏。

嘉靖中,有郡守,不欲言其名,以分宜子大符意迫得之。汤见消息非常,乃延仇英实父别室,摹一本,将欲为米颠狡狯,而为怨家所发。

守怒甚,将致叵测。汤不获已,因割陈缉熙等三诗于仇本后,而出真迹,邀所善彭孔嘉辈,置酒泣别,摩挲三日后归守,守以归大符。大符家名画近千卷,皆出其下。

寻坐法,籍入天府。隆庆初,一中贵携出,不甚爱赏,其位下小珰窃之。时朱忠僖领缇骑,密以重赀购,中贵诘责甚急,小珰惧而投诸火。此癸酉秋事也。

余自燕中闻之拾遗人,相与慨叹妙迹永绝。今年春,归息弇园,汤氏偶以仇本见售,为惊喜,不论直收之。

按《宣和画谱》称昭道有《落照》《海岸》二图,不言所谓《海天落照》者。其图之有御题,有瘦金瓢印与否,亦无从辨证,第睹此临迹之妙乃尔,因以想见隆准公之惊世也。

实父十指如叶玉人,即临本亦何必减逸少《宣示》、信本《兰亭》哉!老人馋眼,今日饱矣,为题其后。

题邻居

〔唐代〕于鹄

僻巷邻家少,茅檐喜并居。

蒸梨常共灶,浇薤亦同渠。

传屐朝寻药,分灯夜读书。

虽然在城市,还得似樵渔。

题舜庙

〔唐代〕张濯

古都遗庙出河濆,万代千秋仰圣君。

蒲坂城边长逝水,苍梧野外不归云。

寥寥象设魂应在,寂寂虞篇德已闻。

向晚风吹庭下柏,犹疑琴曲韵南薰。

题扇

〔唐代〕许坚

哦吟但写胸中妙,饮酒能忘身后名。

但愿长闲有诗酒,一溪风月共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