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春四首》是清代诗人陈宝琛所创作的一组七言诗。这四首诗是陈宝琛为中日甲午战争而作,第一首写战败议和;第二首直指慈禧太后;第三首北洋海军的覆灭及教训;第四首写割台悲恸。全诗首首咏落花,却句句寄寓家国之慨:诗人借抒发对花落的弥天悲伤之情而传达对国是日非的悲慨之意。
感春四首·其三
倚天照海倏然空,脆薄原知不耐风。
忍见化萍随柳絮,倘因集蓼毖桃虫。
到头蝶梦谁真觉,刺耳鹃声恐未终。
苦学挈皋事浇灌,绿阴涕尺种花翁。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中法战争(1883年12月至1885年4月)后陈宝琛因参与褒举唐炯、徐延投统办军务失当事遭部议连降九级,从此投闲家居达二十五年之久。在其谪居期间,中日爆发了甲午海战。在李鸿章不抵抗的政策下,中国当时最精锐的海军——北洋海军全军覆没,中日海战以中国的惨败结束。翌年春天,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条约签订的消息传至国内引起朝野一片哗然。陈宝琛虽处江湖之远,仍念庙堂之高,时刻关注时事。对于《马关条约》的签订,陈宝琛感到愤懑的同时,又感到哀伤。由于《马关条约》签订的时间是1895年春天,陈宝琛遂作《感春四首》以志。
翻译注释
翻译
倚天照海之盛的花木经不住风雨,倏忽成空。原来脆薄耐不住风雨侵袭。
不忍见到化萍变为柳絮,如果再次遇到类似灾难,一定要谨慎,避免鹪鹩成患。
到头来真的有人能够清醒吗,刺耳的争吵声仍未终结。
长期用桔槔汲水,灌溉花木,但风雨一来,花朵落尽,使种花翁流涕成尺长。
注释
(1)倏:极快。
(2)化萍随柳絮:是“柳絮随化萍”的倒装,引用古人“柳絮落水化萍”传说。
(3)集蓼:比喻遭遇苦难。
(4)毖:谨慎,这里有防患的意思。
(5)桃虫:即鹪鹩,起飞后能为患。
(6)蝶梦:语出《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后因称梦为“蝶梦”。
(7)鹃声:典出邵伯温《闻见录》,以北方听到少有的杜鹃啼叫,影射王安石以南人入相,此借指常熟人翁同龢入相。
(8)挈皋:即桔槔,一种用以汲水的工具。
(9)涕尺:典出汉王褒《僮约》:“目泪下落,鼻涕长一尺。”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陈宝琛的诗
相关推荐
感事
竟有危巢燕,应怜故国驼!
东侵忧未已,西望计如何?
儒士思投笔,闺人欲负戈。
谁为济时彦?相与挽颓波。
感事
丧乱那堪说,干戈竟未休。
公卿危左衽,江汉故东流。
风断黄龙府,云移白鹭洲。
云何舒国步,持底副君忧?
世事非难料,吾生本自浮。
菊花纷四野,作意为谁秋!
感情
中庭晒服玩,忽见故乡履。
昔赠我者谁?东邻婵娟子。
因思赠时语,特用结终始。
永愿如履綦,双行复双止。
自吾谪江郡,漂荡三千里。
为感长情人,提携同到此。
今朝一惆怅,反覆看未已。
人只履犹双,何曾得相似?
可嗟复可惜,锦表绣为里。
况经梅雨来,色暗花草死。
感春
日暖自萧条,花悲北郭骚。
榆穿莱子眼,柳断舞儿腰。
上幕迎神燕,飞丝送百劳。
胡琴今日恨,急语向檀槽。
感梅忆王立之
王子已仙去,梅花空自新。
江山余此物,海岱失斯人。
宾客他乡老,园林几度春。
城南载酒地,生死一沾巾。
感春四首·其四
我恨不如江头人,长网横江遮紫鳞。
独宿荒陂射凫雁,卖纳租赋官不嗔。
归来欢笑对妻子,衣食自给宁羞贫。
今者无端读书史,智慧只足劳精神。
画蛇著足无处用,两鬓霜白趋埃尘。
乾愁漫解坐自累,与众异趣谁相亲。
数杯浇肠虽暂醉,皎皎万虑醒还新。
百年未满不得死,且可勤买抛青春。
感遇诗三十八首·其九
圣人秘元命,惧世乱其真。
如何嵩公辈,诙谲误时人。
先天诚为美,阶乱祸谁因。
长城备胡寇,嬴祸发其亲。
赤精既迷汉,子年何救秦。
去去桃李花,多言死如麻。
感遇诗三十八首·其十四
临歧泣世道,天命良悠悠。
昔日殷王子,玉马遂朝周。
宝鼎沦伊谷,瑶台成古丘。
西山伤遗老,东陵有故侯。
感遇诗三十八首·其二十五
玄蝉号白露,兹岁已蹉跎。
群物从大化,孤英将奈何。
瑶台有青鸟,远食玉山禾。
昆仑见玄凤,岂复虞云罗。
感遇四首·其三
昔余闻姮娥,窃药驻云发。
不自娇玉颜,方希炼金骨。
飞去身莫返,含笑坐明月。
紫宫夸蛾眉,随手会凋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