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秋香

〔明代〕唐伯虎

我画蓝江水悠悠,爱晚亭上枫叶愁。

秋月溶溶照佛寺,香烟袅袅绕经楼。

作品简介

《我爱秋香》是明代文人唐伯虎的一首藏头诗(每句首字连读为“我爱秋香”),以四句七言勾勒出一幅意境幽远的秋景图。首句“我画蓝江水悠悠”以画家视角起笔,写江水流淌之悠远;第二句“爱晚亭上枫叶愁”点染秋枫愁思,暗含迟暮之感;后两句“秋月溶溶照佛寺,香烟袅袅绕经楼”转向静谧夜景,月照佛寺、烟绕经楼的意象营造出空灵超脱的禅意氛围。全诗语言清丽,画面层次丰富,看似写景实则寄情,将“秋香”二字拆解为秋景与佛香,巧妙融合自然与人文意境,体现了唐伯虎才子风流的趣味与隐逸情怀。

创作背景

《我爱秋香》此诗具体创作背景不详,传为唐伯虎戏作。明代中期,唐伯虎因科场案断送仕途后,以卖画为生,放浪形骸。“秋香”可能暗指民间传说中唐伯虎倾慕的佳人(如“唐伯虎点秋香”故事原型),但更可能是借藏头诗形式抒写闲适心境。诗中“爱晚亭”(位于长沙岳麓山)并非实指,而是化用杜牧“停车坐爱枫林晚”诗意;“佛寺”“经楼”则反映唐伯虎晚年浸染佛道思想的状态。全诗以游戏笔墨将秋色、禅意与个人情感结合,展现了才子式的雅趣与洒脱。

翻译注释

翻译

我描绘蓝江的水悠悠流淌,爱晚亭上的枫叶仿佛带着愁绪。

秋天的月光溶溶照着佛寺,香烟袅袅升腾环绕着经楼。

注释

(1)溶溶:明净洁白貌。

全文拼音版

àiqiūxiāng
huàlánjiāngshuǐyōuyōuàiwǎntíngshàngfēngchóu
qiūyuèróngróngzhàoxiāngyānniǎoniǎoràojīnglóu

作者介绍

唐寅(1470—1523),名寅,字伯虎,号六如居士,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诗人,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与沈周、文徵明、仇英并称“明四家”。其画山水、人物、花鸟皆精,笔墨潇洒;诗文书画俱佳,风格狂放不羁,代表作《桃花庵歌》中“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传诵千古。晚年隐居桃花坞,以卖画为生,一生放浪形骸,是江南才子的典型代表。

相关推荐

更漏子·柳丝长

〔宋代〕晏几道

柳丝长,桃叶小。深院断无人到。红日淡,绿烟晴。流莺三两声。

雪香浓,檀晕少。枕上卧枝花好。春思重,晓妆迟。寻思残梦时。

次韵裴仲谋同年

〔宋代〕黄庭坚

交盖春风汝水边,客床相对卧僧毡。

舞阳去叶才百里,贱子与公皆少年。

白发齐生如有种,青山好去坐无钱。

烟沙篁竹江南岸,输与鸬鹚取次眠。

名二子说

〔宋代〕苏洵

轮辐盖轸,皆有职乎车,而轼独若无所为者。虽然,去轼则吾未见其为完车也。轼乎,吾惧汝之不外饰也。天下之车,莫不由辙,而言车之功者,辙不与焉。虽然,车仆马毙,而患亦不及辙,是辙者,善处乎祸福之间也。辙乎,吾知免矣。

磷说

〔宋代〕林景熙

柔兆困敦之岁,朔骑压境,所过杀掠,数十里无人烟。

明年秋,予舟夜过北塘,半醒睡。一奴坐舟尾,曰:“何怪也?”

予瞪目视,有火青青,什什伍伍;已而散漫阡陌,弥千亘万,直际林麓。予曰:“异哉!此磷火也。《释文》谓‘人马之血,积而有光’,其信然与?”

奴熟视浸玩,脱草屩招之,冉冉近舟次;复麾使去,渐远渐稀。

予抚舷叹曰:“阳乌西徂,万目如漆,彼冯托幽昏,以恣弄光怪,何独磷也!”

然怜不能近远人,而近远之者人也。晋温峤然犀牛渚,海族百怪不能遁其形。若有呼者曰:“于君幽明道远,何意相照?”

世未为无怪也。孔氏不语怪,道其常而已矣。故人失人之常,鬼行其怪;中国失中国之常,夷行其怪。怪且不可言,而况乎招之以自近也哉!

夸父逐日

〔先秦〕佚名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