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雪曲

〔唐代〕卢照邻

虏骑三秋入,关云万里平。

雪似胡沙暗,冰如汉月明。

高阙银为阙,长城玉作城。

节旄零落尽,天子不知名。

作品简介

《雨雪曲》是唐代诗人卢照邻所作的一首以边塞战争为背景的五言律诗,通过壮丽而冷峻的自然意象与战争残酷的对比,揭示了战争的虚妄与统治者的冷漠,展现了诗人对征人命运的深切同情和对和平的渴望。

创作背景

卢照邻生活在唐朝初期,这一时期虽然国家统一、经济繁荣,但边塞战争却时有发生。诗人通过《雨雪曲》这首诗,不仅反映了当时边塞战争的残酷现实,也表达了自己对和平的渴望与对统治者的批判。

翻译注释

翻译

敌人的骑兵在深秋时节侵入,边关的天空云雾辽阔,一片平静。

雪花纷飞,像胡地的风沙一样昏暗,坚冰闪耀,如同中原的月光般明亮。

高高的山峰仿佛是用银子堆砌的宫殿,长城就像是用美玉筑成的城墙。

使节的旗帜已经残破零落,天子却还不知道这位边疆将士的姓名。

注释

(1)三秋:秋季的第三月,即农历九月。

(2)高阙:阴山山脉在内蒙古巴彦淖尔盟杭锦后旗西北有一缺口,状如门阙,古有此名。

(3)节旄:指旌节。

全文拼音版

xuě
sānqiūguānyúnwànpíng
xuěshāànbīnghànyuèmíng
gāoquèyínwéiquèchángchéngzuòchéng
jiémáolíngluòjìntiānzhīmíng

作者介绍

卢照邻(约635—680),字升之,号幽忧子,幽州范阳(今河北涿州)人,初唐著名诗人,"初唐四杰"之一。其诗以七言歌行见长,风格雄健奔放,代表作《长安古意》描绘帝都繁华与人生无常,开唐代长篇歌行先河。曾任益州新都尉,后因风疾辞官,隐居太白山。晚年病痛缠身,自沉颍水而亡。诗作突破六朝余风,与王勃、杨炯、骆宾王共同推动唐诗革新,对盛唐诗歌发展有重要影响。

卢照邻的诗

相关推荐

雨霖铃·寒蝉凄切

〔宋代〕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雨晴

〔宋代〕陈与义

天缺西南江面清,纤云不动小滩横。

墙头语鹊衣犹湿,楼外残雷气未平。

尽取微凉供稳睡,急搜奇句报新晴。

今宵绝胜无人共,卧看星河尽意明。

雨过苏端

〔唐代〕杜甫

鸡鸣风雨交,久旱云亦好。

杖藜入春泥,无食起我早。

诸家忆所历,一饭迹便扫。

苏侯得数过,欢喜每倾倒。

也复可怜人,呼儿具梨枣。

浊醪必在眼,尽醉摅怀抱。

红稠屋角花,碧秀墙隅草。

亲宾纵谈谑,喧闹慰衰老。

况蒙霈泽垂,粮粒或自保。

妻孥隔军垒,拨弃不拟道。

雨雪曲

〔南北朝〕江总

雨雪隔榆溪,从军度陇西。

绕阵看狐迹,依山见马蹄。

天寒旗彩坏,地暗鼓声低。

漫漫愁云起,苍苍别路迷。

雨后秋凉

〔唐代〕白居易

夜来秋雨后,秋气飒然新。

团扇先辞手,生衣不著身。

更添砧引思,难与簟相亲。

此境谁偏觉,贫闲老瘦人。

雨余小步

〔清代〕王夫之

莲花莲叶柳塘西,疏雨疏风斜照低。

竹箨冠轻容雪鬓,桃枝杖滑困春泥。

垂虹疑饮双溪水,砌草新添一寸荑。

不拟孤山闲放鹤,鹁鸠恰恰向人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