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蓟北归

〔唐代〕高适

驱马蓟门北,北风边马哀。

苍茫远山口,豁达胡天开。

五将已深入,前军止半回。

谁怜不得意,长剑独归来。

作品简介

《自蓟北归》是唐朝诗人高适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全诗先写南行出发时悲寂的的景象,继而刻画塞外独特的风光,言辞悲壮、苍凉,画面苍茫、旷远,抒发了诗人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愤懑不平之情。

创作背景

开元二十一年(733)闰三月,唐军大败于契丹和奚。《自蓟北归》该诗作于这年冬天,诗人自蓟北南归,回忆起这惨痛的教训,感慨庸帅误国而自己报国无门,心有所感,写下来这首诗。

翻译注释

翻译

策马驰奔在蓟门之北,北风呼啸边地马鸣声哀。

远望山口只是苍茫一片,走出峡谷才见胡天豁然大开。

五将已经深入敌境,前军只有一半返回。

还有谁怜惜我这个失意之人,只好弹着长剑独自归来。

注释

(1)驱马:驰马。

(2)苍茫:空阔辽远,没有边际。

(3)豁达:豁然通达,形容开朗。

(4)五将已深入:汉宣帝时,曾遣田广明等五将军,率十万余骑,出塞二千多里击匈奴。

(5)止半回:只有半数生还。

(6)长剑独归来:《战国策·齐策》载,冯谖为孟尝君门客,未受重用时多次倚柱弹剑而歌“长剑归来”,后受到重用。诗人用此典指自己未受重用,报国无门。

全文拼音版

běiguī
ménběiběifēngbiānāi
cāngmángyuǎnshānkǒuhuōtiānkāi
jiàngshēnqiánjūnzhǐbànhuí
shuíliánchángjiànguīlái

作者介绍

高适(704—765),字达夫,唐代著名边塞诗人,渤海蓨县(今河北景县)人。其诗雄浑豪放,多写边塞风光与军旅生活,与岑参并称“高岑”,代表作《燕歌行》《别董大》等慷慨悲壮,展现盛唐气象。早年潦倒,后从军边塞,官至淮南、剑南节度使,封渤海县侯,是唐代诗人中仕途最显达者之一。诗风质朴刚健,充满建功立业之志,为边塞诗派杰出代表。

高适的诗

相关推荐

自嘲

〔近代〕鲁迅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自巴东舟行经瞿唐峡登巫山最高峰晚还题壁

〔唐代〕李白

江行几千里,海月十五圆。

始经瞿唐峡,遂步巫山巅。

巫山高不穷,巴国尽所历。

日边攀垂萝,霞外倚穹石。

飞步凌绝顶,极目无纤烟。

却顾失丹壑,仰观临青天。

青天若可扪,银汉去安在?

望云知苍梧,记水辨瀛海。

周游孤光晚,历览幽意多。

积雪照空谷,悲风鸣森柯。

归途行欲曛,佳趣尚未歇。

江寒早啼猿,松暝已吐月。

月色何悠悠,清猿响啾啾。

辞山不忍听,挥策还孤舟。

自宣城赴官上京

〔唐代〕杜牧

潇洒江湖十过秋,酒杯无日不迟留。

谢公城畔溪惊梦,苏小门前柳拂头。

千里云山何处好,几人襟韵一生休。

尘冠挂却知闲事,终拟蹉跎访旧游。

自咏示客

〔宋代〕陆游

衰发萧萧老郡丞, 洪州又看上元灯。

羞将枉直分寻尺, 宁走东西就斗升。

吏进饱谙箝纸尾, 客来苦劝摸床棱。

归装渐理君知否, 笑指庐山古涧藤。

自遣

〔唐代〕齐己

了然知是梦,既觉更何求?

死入孤峰去,灰飞一烬休。

云无空碧在,天静月华流。

免有诸徒弟,时来吊石头。

自代内赠

〔唐代〕李白

宝刀截流水,无有断绝时。

妾意逐君行,缠绵亦如之。

别来门前草,秋巷春转碧。

扫尽更还生,萋萋满行迹。

鸣凤始相得,雄惊雌各飞。

游云落何山?一往不见归。

估客发大楼,知君在秋浦。

梁苑空锦衾,阳台梦行雨。

妾家三作相,失势去西秦。

犹有旧歌管,凄清闻四邻。

曲度入紫云,啼无眼中人。

妾似井底桃,开花向谁笑?

君如天上月,不肯一回照。

窥镜不自识,别多憔悴深。

安得秦吉了,为人道寸心。

自嘲

〔宋代〕陆游

少读诗书陋汉唐,莫年身世寄农桑。

骑驴两脚欲到地,爱酒一樽常在旁。

老去形容虽变改,醉来意气尚轩昂。

太行王屋何由动,堪笑愚公不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