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上闻笛

〔唐代〕王昌龄

横笛怨江月,扁舟何处寻。

声长楚山外,曲绕胡关深。

相去万馀里,遥传此夜心。

寥寥浦溆寒,响尽惟幽林。

不知谁家子,复奏邯郸音。

水客皆拥棹,空霜遂盈襟。

羸马望北走,迁人悲越吟。

何当边草白,旌节陇城阴。

作品简介

《江上闻笛》是唐代诗人王昌龄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诗人通过描绘江上的笛声,传达出深深的思乡之情和对边关的忧虑。笛声悠扬而哀怨,触动了诗人的心弦,勾起了他对家乡的无限思念,同时也让他想到北方边关需要人才,自己作为堂堂男儿,却身处异乡,无法为国效力,内心充满惆怅和无奈。

创作背景

此诗为作者在江上闻笛有感而作,具体时间未注明,但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此时正身处南方,远离家乡和边关。他听到有人吹起了北方的曲调,不由得更加想念北方家乡,也想到北方边关需要人才,自己作为堂堂男儿,何时才能为国戍边效力。这种复杂的情感交织在一起,促成了这首《江上闻笛》的诞生。

翻译注释

翻译

江上突然传来幽怨的笛声,月下一叶扁舟何处找寻。

笛声悠长回荡在楚山之外,曲声不断环绕着胡关边城。

与家乡山水远隔千万里,在这夜里带去我的乡情。

水边空阔渐渐变得寒凉.一曲终了眼前唯见幽林。

这时不知是谁家的后生,又弹奏邯郸曲动人心魂。

船夫听了奋力划动船桨,秋霜飞降遂落满衣襟。

胡马闻笛思乡皆朝北走,迁客闻笛更是倍觉伤情。

何况边地的草木已变白.节度使仪仗遮阴了陇城。

注释

(1)横笛:一种吹奏乐器,其声悠扬而略带哀怨。

(2)扁舟:小船,这里代指漂泊不定的人。

(3)胡关:古代把匈奴等北方游牧民族泛称胡人,胡关泛指北方边关。

(4)浦溆:水边。

(5)邯郸音:邯郸曲,古代赵国都城流行的舞曲。

(6)水客:船夫。

(7)羸马:瘦马。

(8)旌节:仪仗。

(9)陇城:在今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唐代为阻止外族入侵的西北边塞要地。

全文拼音版

jiāngshàngwén
héngyuànjiāngyuèbiǎnzhōuchùxún
shēngzhǎngchǔshānwàiràoguānshēn
xiāngwànyáochuánxīn
liáoliáohánxiǎngjǐnwéiyōulín
zhīshuíjiāzizòuhándānyīn
shuǐjiēyōngzhàokōngshuāngsuìyíngjīn
léiwàngběizǒuqiānrénbēiyuèyín
dāngbiāncǎobáijīngjiélǒngchéngyīn

作者介绍

王昌龄(690—756),字少伯,盛唐著名边塞诗人,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其诗以七绝见长,被誉为“七绝圣手”,与李白并称“联璧”。代表作《从军行》《出塞》等雄浑豪迈,展现边塞风光与将士壮志;《芙蓉楼送辛渐》等送别诗则含蓄深婉。曾任江宁丞、龙标尉,安史之乱时被濠州刺史闾丘晓杀害。诗风刚健清新,尤擅刻画边塞与宫怨题材,对后世影响深远。

王昌龄的诗

相关推荐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宋代〕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江天暮雪

〔元代〕陈孚

长空卷玉花,汀洲白浩浩。

雁影不复见,千崖暮如晓。

渔翁寒欲归,不记巴陵道。

坐睡船自流,云深一蓑小。

江神子慢·玉台挂秋月

〔宋代〕田为

玉台挂秋月,铅素浅、梅花傅香雪。冰姿洁,金莲衬、小小凌波罗袜。雨初歇,楼外孤鸿声渐远,远山外、行人音信绝。此恨对语犹难,那堪更寄书说。

教人红消翠减,觉衣宽金缕,都为轻别。太情切,消魂处、画角黄昏时节。声呜咽。落尽庭花春去也,银蟾迥,无情圆又缺。恨伊不似余香,惹鸳鸯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