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迈驿通潮阁二首·其二

〔宋代〕苏轼

余生欲老海南村,帝遣巫阳招我魂。

杳杳天低鹘没处,青山一发是中原。

作品简介

《澄迈驿通潮阁二首》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组诗作品。这两首诗着意抒发思乡盼归的心情。第二首化用典故抒发浓烈的思乡之情。这组诗虽然都是书写羁旅思乡的愁怀,但前一首以景写趣,显得清雅悠闲;而第二首以景写情,情感炽热绵长。两首诗充分体现了苏诗“清雄”的风格特点。

创作背景

宋哲宗元符三年(1100)五月,苏轼受命自儋州(今属海南)移廉州(今广西合浦县)安置,六月二十日渡海。这两首诗是赴廉州途中离儋耳过澄迈时作作。近人陈迩冬定这组诗为“元符三年在澹州为琼人姜君弼题”(见《苏轼诗词选》注)。

翻译注释

翻译

本来剩下的日子就要在海南岛这个偏僻的地方度过了,没想到朝廷又将我召回。

天空幽远,鹘远远飞去,在它消失的地方,连绵的青山犹如头发丝一样若有若无,那里就是遥远的中原啊。

注释

(1)帝:天帝。

(2)巫阳:古代女巫名。这里借天帝以指朝廷,借招魂以指召还。

(3)杳杳:这里有无影无声的意思。

(4)鹘:一种鸟鹰。

(5)中原:可用来泛指故国河山。

全文拼音版

chéngmài驿tōngcháoèrshǒu··èr
shēnglǎohǎináncūnqiǎnyángzhāohún
yǎoyǎotiānchùqīngshānshìzhōngyuán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政治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其诗、词、散文成就卓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词豪放洒脱,开宋词豪放派先河,代表作有《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仕途坎坷,屡遭贬谪,却豁达乐观。书法、绘画亦有造诣,是中国文化史上罕见的全才。

苏轼的诗

相关推荐

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五代〕李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武侯庙

〔明代〕佚名

剑江春水绿沄沄,五丈原头日又曛。

旧业未能归后主,大星先已落前军。

南阳祠宇空秋草,西蜀关山隔暮云。

正统不惭传万古,莫将成败论三分。

劳劳亭歌

〔唐代〕李白

金陵劳劳送客堂,蔓草离离生道旁。

古情不尽东流水,此地悲风愁白杨。

我乘素舸同康乐,朗咏清川飞夜霜。

昔闻牛渚吟五章,今来何谢袁家郎。

苦竹寒声动秋月,独宿空帘归梦长。

玉泉道中作

〔唐代〕元稹

楚俗物候晚,孟冬才有霜。

早农半华实,夕水含风凉。

遐想云外寺,峰峦渺相望。

松门接官路,泉脉连僧房。

微露上弦月,暗焚初夜香。

谷深烟壒净,山虚钟磬长。

念此清景远,复忧尘事妨。

行行即前路,勿滞分寸光。

夜宿汪氏园

〔明代〕王守仁

小阁藏身一斗方,夜深虚白自生光。

梁间来下徐生榻,座上惭无荀令香。

驿树雨声翻屋瓦,龙池月色浸书床。

他年贵竹传异事,应说阳明旧草堂。

又答王庠书

〔宋代〕苏轼

别纸累幅过当,老病废忘,岂堪英俊如此责望邪。少年应科目时,记录名数沿革及题目等,大略与近岁应举者同尔。

亦有少节目文字,才尘忝后,便被举主取去,今皆无有,然亦无用也。实无捷径必得之术。但如君高才强力,积学数年,自有可得之道,而其实皆命也。但卑意欲少年为学者,每一书皆作数过尽之。

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其所欲求者尔。故愿学者每次作一意求之。如欲求古今兴亡治乱、圣贤作用、但作此意求之,勿生余念。又别作一次,求事迹故实典章文物之类,亦如之。他皆仿此。此虽迂钝,而他日学成,八面受敌,与涉猎者不可同日而语也。甚非速化之术。可笑可笑。

咏画障

〔唐代〕上官仪

芳晨丽日桃花浦,珠帘翠帐凤凰楼。

蔡女菱歌移锦缆,燕姬春望上琼钩。

新妆漏影浮轻扇,冶袖飘香入浅流。

未减行雨荆台下,自比凌波洛浦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