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香引·西湖感旧

〔元代〕汤式

问西湖昔日如何?朝也笙歌,暮也笙歌。问西湖今日如何?朝也干戈,暮也干戈。

昔日也二十里沽酒楼香风绮罗,今日个两三个打鱼船落日沧波。光景蹉跎,人物消磨。昔日西湖,今日南柯。

作品简介

《天香引·西湖感旧》是元末明初散曲家汤式所创作的一首小令,这首小令用西湖的“昔日”与“今日”进行对比,写出的是“昔日”的“笙歌”“酒楼”“香风绮罗”,“今日’’ 的“干戈”“渔船”’ “落日沧波”,作品在最后还归结出了总的感受。此曲用事实说话,行文流畅,结构严谨,语言朴实,形象生动,“素描”增加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使“怀旧”的情绪跃然纸上。

创作背景

杭州在北宋开始繁华,到南宋因为成为首都而极度繁荣,是统治者和豪门贵胄的销金窟和安乐窝。但在元朝末年,朱元璋和张土诚两支军队在此展开激烈的争夺战,前后经过大约十年时间的战争,其中有许多非常残酷的虐害百姓的事件,杭州一带的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杭州也遭到了极其严重的破坏。作者汤式生活在元末明初,亲眼目睹了杭州由盛转衰的过程,感触自然非常深,《天香引·西湖感旧》这首小令正是有感于杭州之今昔巨变而作。

翻译注释

翻译

西湖以前是什么样的?早上也飘荡着笙歌,晚上也飘荡着笙歌。西湖现在又成了什么样?早上也是战乱,晚上也是战乱!

以前湖畔二十里都是酒楼,到处飘荡着香风,到处是穿戴华美的行人。现在呢,只有两三条打渔船,在夕阳中,在波涛里出没。时光飞逝,人儿憔悴。过去的西湖,成了今天的南柯美梦。

注释

(1)天香引:曲牌名,也叫“蟾宫曲”、“折桂令”。属北曲双调。字数定格据《九宫大成谱》正格是六、四、四、四、四、四、七、七、四、四(十句),但第五句以后可酌增四字句。或单用作小令,或用在双调套曲内。

(2)西湖:指浙江省杭州的西湖。南宋小朝廷曾偏安江左,定都临安。这里以“西湖”代指南宋的京都。

(3)笙歌:笙,簧管乐器。笙歌,笙所伴奏的歌曲。

(4)干戈:指战争。

(5)也:语助词。

(6)沽酒楼:酒楼。

(7)绮罗:有花纹的丝织品,极力形容昔日西湖的繁华。

(8)光景蹉跎:指光阴白白地流逝过去。

(9)消磨:消沉,磨灭。言人们意志消沉。

(10)南柯:梦。

全文拼音版

tiānxiāngyǐn··西gǎnjiù
wèn西zhāoshēngshēngwèn西jīnzhāogāngān
èrshíjiǔlóuxiāngfēngluójīnliǎngsānchuánluòcāngguāngjǐngcuōtuórénxiāo西jīnnán

作者介绍

汤式(生卒年不详),字舜民,号菊庄,元末象山(今浙江象山)人。初时曾补过象山县吏,但不得志,后落魄江湖。入明后,流寓北方,燕王朱棣在北京府邸时曾充任文学侍从。汤式是元代后期散曲作品较多的多产作家。据传他作了杂剧《瑞仙亭》《娇红记》二种,今皆不传。所著散曲在当时很有名气,现仅存散曲作品集《笔花集》,《全元散曲》录存他的小令170首,套数68套。

相关推荐

短歌行

〔两汉〕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䜩,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晚次鄂州

〔唐代〕卢纶

云开远见汉阳城,犹是孤帆一日程。

估客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

三湘衰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

旧业已随征战尽,更堪江上鼓鼙声。

八声甘州·故将军饮罢夜归来

〔宋代〕辛弃疾

故将军饮罢夜归来,长亭解雕鞍。恨灞陵醉尉,匆匆未识,桃李无言。射虎山横一骑,裂石响惊弦。落魄封侯事,岁晚田园。

谁向桑麻杜曲,要短衣匹马,移住南山?看风流慷慨,谈笑过残年。汉开边、功名万里,甚当时、健者也曾闲。纱窗外、斜风细雨,一阵轻寒。

三闾祠

〔清代〕查慎行

平远江山极目回,古祠漠漠背城开。

莫嫌举世无知己,未有庸人不忌才。

放逐肯消亡国恨?岁时犹动楚人哀!

湘兰沅芷年年绿,想见吟魂自往来。

于南山往北山经湖中瞻眺

〔南北朝〕谢灵运

朝旦发阳崖,景落憩阴峰。

舍舟眺迥渚,停策倚茂松。

侧径既窈窕,环洲亦玲珑。

俯视乔木杪,仰聆大壑淙。

石横水分流,林密蹊绝踪。

解作竟何感?升长皆丰容。

初篁苞绿箨,新蒲含紫茸。

海鸥戏春岸,天鸡弄和风。

抚化心无厌,览物眷弥重。

不惜去人远,但恨莫与同。

孤游非情叹,赏废理谁通?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宋代〕苏轼

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节叶具焉。自蜩腹蛇蚶以至于剑拔十寻者,生而有之也。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

与可之教予如此。予不能然也,而心识其所以然。夫既心识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内外不一,心手不相应,不学之过也。故凡有见于中而操之不熟者,平居自视了然,而临事忽焉丧之,岂独竹乎?

子由为《墨竹赋》以遗与可曰:“庖丁,解牛者也,而养生者取之;轮扁,斫轮者也,而读书者与之。今夫夫子之托于斯竹也,而予以为有道者则非邪?”

子由未尝画也,故得其意而已。若予者,岂独得其意,并得其法。

与可画竹,初不自贵重,四方之人持缣素而请者,足相蹑于其门。与可厌之,投诸地而骂曰:“吾将以为袜材。”

士大夫传之,以为口实。及与可自洋州还,而余为徐州。与可以书遗余曰:“近语士大夫,吾墨竹一派,近在彭城,可往求之。袜材当萃于子矣。”

书尾复写一诗,其略云:“拟将一段鹅溪绢,扫取寒梢万尺长。”

予谓与可:“竹长万尺,当用绢二百五十匹,知公倦于笔砚,愿得此绢而已。”

与可无以答,则曰:“吾言妄矣。世岂有万尺竹哉?”

余因而实之,答其诗曰:“世间亦有千寻竹,月落庭空影许长。”

与可笑曰:“苏子辩则辩矣,然二百五十匹绢,吾将买田而归老焉。”

因以所画筼筜谷偃竹遗予曰:“此竹数尺耳,而有万尺之势。”

筼筜谷在洋州,与可尝令予作洋州三十咏,《筼筜谷》其一也。予诗云:“汉川修竹贱如蓬,斤斧何曾赦箨龙。料得清贫馋太守,渭滨千亩在胸中。”

与可是日与其妻游谷中,烧笋晚食,发函得诗,失笑喷饭满案。

元丰二年正月二十日,与可没于陈州。是岁七月七日,予在湖州曝书画,见此竹,废卷而哭失声。昔曹孟德祭桥公文,有“车过”、“腹痛”之语。而予亦载与可畴昔戏笑之言者,以见与可于予亲厚无间如此也。

杨柳枝词九首

〔唐代〕刘禹锡

【其一】

塞北梅花羌笛吹,淮南桂树小山词。

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

【其二】

南陌东城春早时,相逢何处不依依?

桃红李白皆夸好,须得垂杨相发挥。

【其三】

凤阙轻遮翡翠帏,龙墀遥望麴尘丝。

御沟春水相晖映,狂杀长安少年儿。

【其四】

金谷园中莺乱飞,铜驼陌上好风吹。

城东桃李须臾尽,争似垂杨无限时?

【其五】

花萼楼前初种时,美人楼上斗腰支。

如今抛掷长街里,露叶如啼欲恨谁?

【其六】

炀帝行宫汴水滨,数株残柳不胜春。

晚来风起花如雪,飞入宫墙不见人。

【其七】

御陌青门拂地垂,千条金缕万条丝。

如今绾作同心结,将赠行人知不知?

【其八】

城外春风吹酒旗,行人挥袂日西时。

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绾别离。

【其九】

轻盈袅娜占年华,舞榭妆楼处处遮。

春尽絮飞留不得,随风好去落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