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中好·别绪如丝梦不成》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创作的一首词,上片写身在边城孤独不堪。下片是为解相思便写信抒发离愁别怨,结句颇含悠然不尽之意,“鸳鸯两字冰”,化虚为实,深刻地表达了相思的愁苦。全词情真意切,抒发了作者刻骨铭心的思念之情。
于中好·别绪如丝梦不成
别绪如丝梦不成,那堪孤枕梦边城。因听紫塞三更雨,却忆红楼半夜灯。
书郑重,恨分明,天将愁味酿多情。起来呵手封题处,偏到鸳鸯两字冰。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于中好·别绪如丝梦不成》作于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秋月,纳兰去梭龙勘察,塞上怀远,心念闺中妻子而作。
翻译注释
翻译
别后的相思之情绵绵不绝,如丝般纷乱,让他辗转反侧,不能入睡。更何况好不容易入睡后,竟然还梦到了家乡,使人越发感伤。起来倾听那边塞半夜的雨声,却回忆起在家中小楼上我们挑灯夜话的情景。
认真地书写,对你的思念格外分明,天生的多愁善感使自己变得多情。起身用嘴中的热气暖手,将家书封好,偏偏看到“鸳鸯”二字时,心痛又被触动,手又僵了起来。
注释
(1)如丝:形容绵绵不绝。
(2)孤枕:独眠。
(3)边城:临近边界的城市。
(4)紫塞:边塞,长城。
(5)红楼:指绘有艳丽彩画的楼阁。苏轼《水龙吟》:“小舟横截春江,卧看翠壁红楼起。”这里代指家中的楼阁。
(6)天将愁味酿多情:事实是多情酿愁味。倒转其辞,益见愁浓,亦合平仄。
(7)呵手:用嘴中热气暖手。
(8)封题:物品封装妥当后,在封口处题签,特指在书札的封口上签押,引申为书札的代称。
(9)鸳鸯:伴侣、情侣的意象。
(10)冰:此谓冰结,手僵不能动,意为触动心病,伤感之至。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纳兰性德的诗
相关推荐
于中好·十月初四夜风雨其明日是亡妇生辰
尘满疏帘素带飘,真成暗度可怜宵。几回偷拭青衫泪,忽傍犀奁见翠翘。
惟有恨,转无聊。五更依旧落花朝。衰杨叶尽丝难尽,冷雨凄风打画桥。
于中好·谁道阴山行路难
谁道阴山行路难。风毛雨血万人欢。松梢露点沾鹰绁,芦叶溪深没马鞍。
依树歇,映林看。黄羊高宴簇金盘。萧萧一夕霜风紧,却拥貂裘怨早寒。
于中好·握手西风泪不干
握手西风泪不干,年来多在别离间。遥知独听灯前雨,转忆同看雪后山。
凭寄语,劝加餐。桂花时节约重还。分明小像沉香缕,一片伤心欲画难。
于中好·雁帖寒云次第飞
雁帖寒云次第飞,向南犹自怨归迟。谁能瘦马关山道,又到西风扑鬓时。
人杳杳,思依依,更无芳树有乌啼。凭将扫黛窗前月,持向今宵照别离。
于中好·小构园林寂不哗
小构园林寂不哗,疏篱曲径仿山家。昼长吟罢风流子,忽听楸枰响碧纱。
添竹石,伴烟霞。拟凭樽酒慰年华。休嗟髀里今生肉,努力春来自种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