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衲袄·那老子彭泽县懒坐衙》是元代无名氏创作的一支散曲,此曲通过描写陶渊明淡泊名利、隐逸田园的事迹来赞美其高尚的品格和气节,并借此表达作者对于官场的鄙弃和对田园隐居的向往。全曲通过“彭泽县”“篱下看黄花”“白衣人”“五柳庄”这四个典故串息全篇,将陶渊明厌官、辞官、隐居的一生形象地表达出来,概括性很强,极具表现力。
红衲袄·那老子彭泽县懒坐衙
那老子彭泽县懒坐衙,倦将文卷押,数十日不上马。柴门掩上咱,篱下看黄花。
爱的是绿水青山,见一个白衣人来报,来报五柳庄幽静煞。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红衲袄·那老子彭泽县懒坐衙》此曲的创作者、本事以及创作时间均难以确考。曲中以陶渊明的轶事表现鄙弃官场和向往田园的意旨明显与元朝残酷的社会环境有关。
翻译注释
翻译
那位老先生在彭泽县懒得坐官衙,懒得在文书上批文画押,数十天不上马。他掩上了柴门,在篱笆下看菊花。
他爱的是绿水青山,见一个书童告诉他,说五柳庄幽静闲雅。
注释
(1)红衲袄:曲牌名,入黄钟宫。小令用。又名“红锦袍”。与南曲不尽同。咏人时,曲首多衬“那老子”三字。二、三句可对仗。
(2)那老子:指陶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东晋著名的文人。曾任彭泽县令,在官八十余日辞官归隐。
(3)彭泽县:在今江西省东北部。
(4)坐衙:官吏在衙堂办事。
(5)文卷押:在公文案卷上签署姓名或批阅。
(6)上马:这里指骑马外出巡视。
(7)咱:语尾助词。
(8)篱下:指陶渊明在东篱赏菊。
(9)黄花:菊花。
(10)白衣人:指仆人。典出南朝宋·檀道鸾《续晋阳秋》,重九日,王弘遣“白衣人”给陶渊明送酒故事。
(11)五柳庄:指的是陶渊明的住处,因陶渊明自号“五柳先生”并写有《五柳先生传》而得名。
全文拼音版
相关推荐
闲居
故人通贵绝相过,门外真堪置雀罗。
我已幽慵僮更懒,雨来春草一番多。
摊破浣溪沙·风絮飘残已化萍
风絮飘残已化萍,泥莲刚倩藕丝萦。珍重别拈香一瓣,记前生。
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不多情。又到断肠回首处,泪偷零。
八声甘州·故将军饮罢夜归来
故将军饮罢夜归来,长亭解雕鞍。恨灞陵醉尉,匆匆未识,桃李无言。射虎山横一骑,裂石响惊弦。落魄封侯事,岁晚田园。
谁向桑麻杜曲,要短衣匹马,移住南山?看风流慷慨,谈笑过残年。汉开边、功名万里,甚当时、健者也曾闲。纱窗外、斜风细雨,一阵轻寒。
次石湖书扇韵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定西番·海燕欲飞调羽
海燕欲飞调羽。萱草绿,杏花红,隔帘拢。
双鬓翠霞金缕,一枝春艳浓。楼上月明三五,琐窗中。
过燕支寄杜位
燕支山西酒泉道,北风吹沙卷白草。
长安遥在日光边,忆君不见令人老。
采桑子·润州多景楼与孙巨源相遇
多情多感仍多病,多景楼中。尊酒相逢,乐事回头一笑空。
停杯且听琵琶语,细捻轻拢。醉脸春融,斜照江天一抹红。
垂柳
绊惹春风别有情,世间谁敢斗轻盈。
楚王江畔无端种,饿损纤腰学不成。
德佑二年岁旦二首·其二
有怀长不释,一语一酸辛。
此地暂胡马,终身只宋民。
读书成底事,报国是何人。
耻见干戈里,荒城梅又春。
霜晴
万瓦新霜白,一窗朝日晴。
破裘身亦暖,细字眼犹明。
耄喜谵谆语,衰常踸踔行。
登封书不草,力穑报时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