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吟

〔魏晋〕谢道韫

峨峨东岳高,秀极冲青天。

岩中间虚宇,寂寞幽以玄。

非工复非匠,云构发自然。

器象尔何物?遂令我屡迁。

逝将宅斯宇,可以尽天年。

作品简介

《泰山吟》是东晋时期女诗人谢道韫所做的一首玄言诗,该诗不仅仅是对泰山的赞美,尤其对神秘岩洞的叹赏使作者浮想联翩,最后竟表示要与此山相守终老,表现了一种沉醉大自然怀抱之中,忘记俗世纷争的愿望。

创作背景

晋安帝隆安三年(公元399年),乱臣孙恩攻破会稽,杀王凝之及其诸子,作者寡居。而当时又是东晋晚期,政治矛盾尖锐,王室与士族、士族与士族之间相互攻伐,坐着面对这样的政治环境,遂产生隐居的想法,于是便这下《泰山吟》,表现了作者归隐山林,颐养天年的思想。

翻译注释

翻译

雄伟高大的泰山,以极其清秀的灵气直冲青天。

它的山岩洞穴仿佛天然间隔的空虚宅院,寂寞无声,幽静深邃。

它绝非人间工匠的制造,而是大自然造物所开发的高楼大厦。

变幻莫测的风云气象究竟是什么东西,竟然这样使我的思想波动不定。

决定离开变化多端的人境,搬到泰山中生活,恬然无为,延年益寿,安享天命。

注释

(1)峨峨:嵯峨,山势高峻的样子。

(2)东岳:指泰山。

(3)岩:山崖。

(4)间:分隔。

(5)虚宇:指天地万物。虚,天空。宇,空间的总称。

(6)寂寞:清静,无声。

(7)幽:僻静,幽雅。

(8)玄:奥妙,玄妙。

(9)云构:高大的建筑。

(10)发:出自。

(11)器象:物象。

(12)屡迁:指思想波动不定。

(13)逝:通“誓”。

(14)宅斯宇:以斯宇为宅,指隐居泰山。

(15)天年:指人的自然年寿。

全文拼音版

tàishānyín
éédōngyuègāoxiùchōngqīngtiān
yánzhōngjiànyōuxuán
fēigōngfēijiàngyúngòurán
xiàngěrsuìlìngqiān
shìjiāngzháijìntiānnián

作者介绍

谢道韫(生卒年不详),字令姜,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东晋著名女诗人,宰相谢安侄女,书法家王凝之之妻。自幼聪慧有才辩,因“未若柳絮因风起”的咏雪名句,被誉为“咏絮之才”,成为女性才华的代称。婚后生活坎坷,在孙恩之乱中夫与子均遇害后,她抽刃出门,手杀数敌,尽显刚烈。晚年寡居,风韵高迈。其作品多散佚,仅存《登山》、《拟嵇中散咏松》等诗,展现了林下之风与深沉哲思,是魏晋风度的女性代表。

相关推荐

唐风·羔裘

〔先秦〕诗经

羔裘豹袪,自我人居居!岂无他人?维子之故。

羔裘豹褎,自我人究究!岂无他人?维子之好。

赠孟浩然

〔唐代〕李白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鹦鹉

〔唐代〕罗隐

莫恨雕笼翠羽残,江南地暖陇西寒。

劝君不用分明语,语得分明出转难。

夏日题老将林亭

〔唐代〕张蠙

百战功成翻爱静,侯门渐欲似仙家。

墙头雨细垂纤草,水面风回聚落花。

井放辘轳闲浸酒,笼开鹦鹉报煎茶。

几人图在凌烟阁,曾不交锋向塞沙?

送杨山人归嵩阳

〔唐代〕高适

不到嵩阳动十年,旧时心事已徒然。

一二故人不复见,三十六峰犹眼前。

夷门二月柳条色,流莺数声泪沾臆。

凿井耕田不我招,知君以此忘帝力。

山人好去嵩阳路,惟余眷眷长相忆。

孟德传

〔宋代〕苏辙

孟德者,神勇之退卒也。少而好山林,既为兵,不获如志。嘉祐中戍秦中,秦中多名山,德出其妻,以其子与人,而逃至华山下,以其衣易一刀十饼,携以入山,自念:“吾禁军也,今至此,擒亦死,无食亦死,遇虎狼毒蛇亦死,此三死者吾不复恤矣。”

惟山之深者往焉,食其饼既尽,取草根木实食之。一日十病十愈,吐利胀懑无所不至。既数月,安之如食五谷,以此入山二年而不饥。然遇猛兽者数矣,亦辄不死。

德之言曰:“凡猛兽类能识人气,未至百步辄伏而号,其声震山谷。德以不顾死,未尝为动。须臾,奋跃如将搏焉,不至十数步则止而坐,逡巡弭耳而去。试之前后如一。”

后至商州,不知其商州也,为候者所执。德自分死矣。知商州宋孝孙谓之曰:“吾视汝非恶人也,类有道者。”

德具道本末,乃使为自告者置之秦州。张公安道适知秦州,德称病得除兵籍为民,至今往来诸山中,亦无他异能。

夫孟德可谓有道者也。世之君子皆有所顾,故有所慕,有所畏。慕与畏交于胸中未必用也,而其色见于面颜,人望而知之。故弱者见侮,强者见笑,未有特立于世者也。今孟德其中无所顾,其浩然之气发越于外,不自见而物见之矣。推此道也,虽列于天地可也,曾何猛兽之足道哉?

山居杂咏

〔清代〕黄宗羲

锋镝牢囚取决过,依然不废我弦歌。

死犹未肯输心去,贫亦岂能奈我何!

廿两棉花装破被,三根松木煮空锅。

一冬也是堂堂地,岂信人间胜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