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人游岭南

〔唐代〕戴叔伦

少别华阳万里游,近南风景不曾秋。

红芳绿笋是行路,纵有啼猿听却幽。

作品简介

《送人游岭南》是唐代诗人戴叔伦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以送别友人为背景,描绘了岭南(今广东、广西一带)独特的自然风光。首句“少别华阳万里游”点明友人远行,次句“近南风景不曾秋”突出岭南气候温暖、四季如春的特点。后两句“红芳绿笋是行路,纵有啼猿听却幽”以鲜艳的花草和幽静的猿啼勾勒出岭南的生机与宁静,暗含诗人对友人旅途的祝福。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清新,展现了唐代送别诗的独特韵味。

创作背景

《送人游岭南》此诗创作于唐代,具体年份不详。戴叔伦曾任地方官职,游历较广,对南方风物有较深了解。岭南在唐代被视为偏远之地,但因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温暖气候,也成为文人笔下的诗意题材。此诗可能作于诗人送别友人南下时,既表达了对友人远行的关切,又以明快的笔调描绘岭南风光,冲淡了离别的愁绪。

翻译注释

翻译

少年时期离开华阳四处行走游历,靠近岭南时风景仍是郁郁葱葱、生机勃勃。

行路两旁满是鲜花绿竹,即是是猿猴哀怨长啸,听起来也会感到幽静。

注释

(1)华阳:江苏省金坛县西南茅山上的山洞。

(2)南:指岭南。

(3)红芳:红花,芳是花的代称。

(4)绿笋:绿竹。

(5)啼猿:猿的啼声。一般用以形容悲切。

全文拼音版

sòngrényóulǐngnán
shàobiéhuáyángwànyóujìnnánfēngjǐngcéngqiū
hóngfāng绿sǔnshìxíngzòngyǒuyuántīngquèyōu

作者介绍

戴叔伦(732—789),字幼公,润州金坛(今江苏金坛)人,唐代诗人。曾任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等职,为官清廉,政绩卓著。其诗题材广泛,风格清丽深婉,尤擅五言,边塞诗雄浑,田园诗淡远。代表作《女耕田行》反映民间疾苦,《塞上曲》展现戍边豪情。诗论主张"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对后世意境理论有重要影响。《全唐诗》存其诗近三百首,是中唐时期重要诗人,与韦应物并称,体现了由盛唐向中唐诗风的过渡。

戴叔伦的诗

相关推荐

送冷朝阳还上元

〔唐代〕韩翃

青丝缆引木兰船,名遂身归拜庆年。

落日澄江乌榜外,秋风疏柳白门前。

桥通小市家林近,山带平湖野寺连。

秋后依依寒食里,共君携手在东田。

送魏大从军

〔唐代〕陈子昂

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

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

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

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

送浑将军出塞

〔唐代〕高适

将军族贵兵且强,汉家已是浑邪王。

子孙相承在朝野,至今部曲燕支下。

控弦尽用阴山儿,登阵常骑大宛马。

银鞍玉勒绣蝥弧,每逐嫖姚破骨都。

李广从来先将士,卫青未肯学孙吴。

传有沙场千万骑,昨日边庭羽书至。

城头画角三四声,匣里宝刀昼夜鸣。

意气能甘万里去,辛勤判作一年行。

黄云白草无前后,朝建旌旄夕刁斗。

塞下应多侠少年,关西不见春杨柳。

从军借问所从谁,击剑酣歌当此时。

远别无轻绕朝策,平戎早寄仲宣诗。

送韩都护还边

〔唐代〕卢纶

好勇知名早,争雄上将间。

战多春入塞,猎惯夜登山。

阵合龙蛇动,军移草木闲。

今来部曲尽,白首过萧关。

送郄昂谪巴中

〔唐代〕李白

瑶草寒不死,移植沧江滨。

东风洒雨露,会入天地春。

予若洞庭叶, 随波送逐臣。

思归未可得,书此谢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