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情寄上苏州韦使君兼呈吴县李明府

〔唐代〕崔峒

数年湖上谢浮名,竹杖纱巾遂称情。

云外有时逢寺宿,日西无事傍江行。

陶潜县里看花发,庾亮楼中对月明。

谁念献书来万里,君王深在九重城。

作品简介

《书情寄上苏州韦使君兼呈吴县李明府》是唐代诗人崔峒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诗的首联说数年来漂泊江湖,摒弃做官的虚名,逍遥自在地生活;颔联自述一切率意而为,有时逢寺即宿,有时日落西山,无事时沿江漫行;颔联归结到寄韦李本意;尾联转入满腹牢骚不平,诗人向两位朋友诉苦。这首诗意象高华,出以雅正之笔,抒投赠之意、怨愤之情,为崔诗中的佳作。

翻译注释

翻译

数年来漂泊江湖,摒弃做官的虚名,从此竹杖、芒鞋逍遥自在地生活,大遂平生之愿。

有时逢寺即宿,有时日落西山,无事时沿江漫行。

陶潜在自己的家乡养花养草,庾亮独坐小楼闲看月明皎洁。

我不远万里,到京城献书,谁知君王身在宫中,一片赤诚,难以上达天听,不为君知。

注释

(1)云外:即指世俗之外,宦海之外,此指诗人现居的闲散之地。

(2)傍:靠,靠近。

(3)陶潜:陶渊明。

全文拼音版

shūqíngshàngzhōuwéi使shǐjūnjiānchéngxiànmíng
shùniánshàngxièmíngzhúzhàngshājīnsuìchēngqíng
yúnwàiyǒushíféng宿西shìbàngjiāngxíng
táoqiánxiànkànhuāliànglóuzhōngduìyuèmíng
shuíniànxiànshūláiwànjūnwángshēnzàijiǔchóngchéng

作者介绍

崔峒(生卒年不详),博陵(今河北安平)人,唐代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代宗朝进士,官至右补阙。其诗多写山水隐逸与酬唱赠答,《题崇福寺禅院》《江上书怀》等作清幽淡远,颇具禅意。与钱起、卢纶等交游唱和,虽存诗仅十余首,但语言精炼,意境空灵,体现了大历诗人追求清雅的艺术倾向。《全唐诗》存其诗一卷,作为中唐山水诗派代表,对贾岛等晚唐诗风有一定影响。

崔峒的诗

相关推荐

书怀赠南陵常赞府

〔唐代〕李白

岁星入汉年,方朔见明主。

调笑当时人,中天谢云雨。

一去麒麟阁,遂将朝市乖。

故交不过门,秋草日上阶。

当时何特达,独与我心谐。

置酒凌歊台,欢娱未曾歇。

歌动白紵山,舞回天门月。

问我心中事,为君前致辞。

君看我才能,何似鲁仲尼。

大圣犹不遇,小儒安足悲。

云南五月中,频丧渡泸师。

毒草杀汉马,张兵夺云旗。

至今西洱河,流血拥僵尸。

将无七擒略,鲁女惜园葵。

咸阳天下枢,累岁人不足。

虽有数斗玉,不如一盘粟。

赖得契宰衡,持钧慰风俗。

自顾无所用,辞家方来归。

霜惊壮士发,泪满逐臣衣。

以此不安席,蹉跎身世违。

终当灭卫谤,不受鲁人讥。

书边事

〔唐代〕张乔

调角断清秋,征人倚戍楼。

春风对青冢,白日落梁州。

大漠无兵阻,穷边有客游。

蕃情似此水,长愿向南流。

书林逋诗后

〔宋代〕苏轼

吴侬生长湖山曲,呼吸湖光饮山渌。

不论世外隐君子,佣儿贩妇皆冰玉。

先生可是绝俗人,神清骨冷无由俗。

我不识君曾梦见,瞳子了然光可烛。

遗篇妙字处处有,步绕西湖看不足。

诗如东野不言寒,书似留台差少肉。

平生高节已难继,将死微言犹可录。

自言不作封禅书,更肯悲吟白头曲!

我笑吴人不好事,好作祠堂傍修竹。

不然配食水仙王,一盏寒泉荐秋菊。

书怀感事寄梅圣俞

〔宋代〕欧阳修

相别始一岁,幽忧有百端。

乃知一世中,少乐多悲患。

每忆少年日,未知人事艰。

颠狂无所阂,落魄去羁牵。

三月入洛阳,春深花未残。

龙门翠郁郁,伊水清潺潺。

逢君伊水畔,一见已开颜。

不暇谒大尹,相携步香山。

自兹惬所适,便若投山猿。

幕府足文士,相公方好贤。

希深好风骨,迥出风尘间。

师鲁心磊落,高谈羲与轩。

子渐口若讷,诵书坐千言。

彦国善饮酒,百盏颜未丹。

几道事闲远,风流如谢安。

子聪作参军,常跨跛虎鞯。

子野乃秃翁,戏弄时脱冠。

次公才旷奇,王霸驰笔端。

圣俞善吟哦,共嘲为阆仙。

惟予号达老,醉必如张颠。

洛阳古郡邑,万户美风烟。

荒凉见宫阙,表里壮河山。

相将日无事,上马若鸿翩。

出门尽垂柳,信步即名园。

嫩箨筠粉暗,渌池萍锦翻。

残花落酒面,飞絮拂归鞍。

寻尽水与竹,忽去嵩峰巅。

青苍缘万仞,杳蔼望三川。

花草窥涧窦,崎岖寻石泉。

君吟倚树立,我醉欹云眠。

子聪疑日近,谓若手可攀。

共题三醉石,留在八仙坛。

水云心已倦,归坐正杯盘。

飞琼始十八,妖妙犹双环。

寒篁暖凤嘴,银甲调鴈弦。

自制白云曲,始送黄金船。

珠帘卷明月,夜气如春烟。

灯花弄粉色,酒红生脸莲。

东堂榴花好,点缀裙腰鲜。

插花云髻上,展簟绿阴前。

乐事不可极,酣歌变为叹。

诏书走东下,丞相忽南迁。

送之伊水头,相顾泪潸潸。

腊月相公去,君随赴春官。

送君白马寺,独入东上门。

故府谁同在,新年独未还。

当时作此语,闻者已依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