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句原文翻译
合鬟仍昔发,略鬓即前丝。
盘成环形发髻的仍是以前的头发,所梳理的鬓发也还是以前的发丝。
从今一梳罢,无复更萦时。
从今往后梳完这一回就作罢,不再重复绾结发丝的时光。
注释
(1)合鬟:谓将头发拢在一起盘成环形的发髻。
(2)略:掠,梳理。
(3)鬓:靠近耳边的头发。
合鬟仍昔发,略鬓即前丝。
从今一梳罢,无复更萦时。
合鬟仍昔发,略鬓即前丝。
盘成环形发髻的仍是以前的头发,所梳理的鬓发也还是以前的发丝。
从今一梳罢,无复更萦时。
从今往后梳完这一回就作罢,不再重复绾结发丝的时光。
(1)合鬟:谓将头发拢在一起盘成环形的发髻。
(2)略:掠,梳理。
(3)鬓:靠近耳边的头发。
《和定襄侯初笄诗》是南北朝诗人刘孝威的一首五言古诗。此诗以女子及笄(成年之礼)为题材,通过梳发这一日常细节,抒发了对青春易逝的深沉感慨。前两句“合鬟仍昔发,略鬓即前丝”以细腻笔触描写发式变化,暗含时光流转;后两句“从今一梳罢,无复更萦时”以决绝语气,道出成年后人生责任的重负与童年无忧的终结。全诗语言凝练,意象巧妙,在短短二十字中蕴含生命阶段的转变之思,展现了南北朝宫体诗向人生哲理深化的创作倾向。
《和定襄侯初笄诗》此诗创作于南朝梁代,是诗人刘孝威为唱和定襄侯《初笄诗》所作。南北朝时期贵族间盛行诗歌酬唱,女子十五岁举行的“及笄礼”是重要社会仪式。诗中“合鬟”指成年女子的发式,“略鬓”暗示梳妆时的郑重。诗人通过“无复更萦时”的感叹,既是对少女时代自由状态的告别,也暗含对南朝贵族女子婚姻命运的观照——及笄之后的人生将面临更多礼教约束,再难有年少时的随心自在。
嵩峰远叠千重雪,伊浦低临一片天。
百顷平皋连别馆,两行疏柳拂清泉。
国须柱石扶丕构,人待楼航济巨川。
萧相方如左右手,且于穷僻置闲田。
县楼三十六峰寒,王粲登临独倚阑。
清坐一番春雨歇,相思千里夕阳残。
诗来嗟我不同醉,别后喜君能自宽。
举目尽妨人作乐,几时归得钓鲵桓。
平章宅里一栏花,临到开时不在家。
莫道两京非远别,春明门外即天涯。
君夸通塘好,通塘胜耶溪。
通塘在何处,远在寻阳西。
青萝袅袅挂烟树,白鹇处处聚沙堤。
石门中断平湖出,百丈金潭照云日。
何处沧浪垂钓翁,鼓棹渔歌趣非一。
相逢不相识,出没绕通塘。
浦边清水明素足,别有浣沙吴女郎。
行尽绿潭潭转幽,疑是武陵春碧流。
秦人鸡犬桃花里,将比通塘渠见羞。
通塘不忍别,十去九迟回。
偶逢佳境心已醉,忽有一鸟从天来。
月出青山送行子,四边苦竹秋声起。
长吟白雪望星河,双垂两足扬素波。
梁鸿德耀会稽日,宁知此中乐事多。
天山雪后北风寒,抱得琵琶马上弹。
曲罢不知青海月,徘徊犹作汉宫看。
含章檐下春风面,造化功成秋兔毫。
意足不求颜色似,前身相马九方皋。
苍落岁欲晚,辛苦客方行。
大江静犹浪,扁舟独且征。
棠枯绛叶尽,芦冻白花轻。
戍人寒不望,沙禽迥未惊。
湘波各深浅,空轸念归情。
渚蒲淅淅风犹急,岸柳纤纤雨尚余。
栖鹭宿鸥浑去尽,泝溪还有两三鱼。
江如晓天净,石似暮霞张。
征帆一流览,宛若巫山阳。
楚客思归路,秦人谪异乡。
猿鸣孤月夜,再使泪沾裳。
卢龙塞外草初肥,雁乳平芜晓不飞。
乡国近来音信断,至今犹自著寒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