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嵬二首·其一

〔唐代〕李商隐

冀马燕犀动地来,自埋红粉自成灰。

君王若道能倾国,玉辇何由过马嵬。

作品简介

《马嵬二首》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两首咏史诗,一为七绝,一为七律。这两首诗都以李隆基(唐玄宗)、杨玉环(杨贵妃)的故事为抒情对象,流露出对唐玄宗的强烈批评之意,也饱含对李、杨凄苦爱情的惋惜,表现了作者的过人胆识。两首诗互相联系,诗中运用映衬手法,对比强烈,语言精练警策,余味悠长。

创作背景

《马嵬二首》此诗咏叹马嵬事变。马嵬事变发生于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5)安史之乱爆发之后。李商隐生活在晚唐那种国势颓危的氛围下,这不能不使他对历史抱有更多的批判意识,对政治怀有更多的拯救情绪,对荒淫误国者含有更多的痛恨心理,因此写下这组诗以达讽喻之意。

翻译注释

翻译

安禄山叛军突然震天动地地杀到长安,唐玄宗无奈杀死宠爱的妃子不久自己也抑郁而死。

如果说唐玄宗真认为杨贵妃具有倾覆邦国之能,皇帝的玉辇为什么还要仓皇地逃往马嵬?

注释

(1)马嵬:即马嵬坡,杨贵妃缢死的地方,在今陕西兴平西。

(2)冀马:古冀州之北所产的马,亦泛指马。

(3)燕犀:燕地制造的犀甲。亦泛指坚固的铠甲。

(4)红粉:妇女化妆用的胭脂和铅粉。借指美女,此指杨贵妃。

(5)倾国:形容女子极其美丽。

(6)玉辇:天子所乘之车,以玉为饰。

全文拼音版

wéièrshǒu··
yàndòngláimáihóngfěnchénghuī
jūnwángruòdàonéngqīngguóniǎnyóuguòwéi

作者介绍

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谿生,晚唐杰出诗人,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其诗构思精密,语言瑰丽,善用典故与象征,开创“朦胧诗风”,与杜牧并称“小李杜”。代表作《无题》《锦瑟》《夜雨寄北》等情感深挚,含蓄隐晦。因卷入“牛李党争”而仕途坎坷,终生潦倒。诗作多抒写个人失意与时代苦闷,七律成就尤高,对宋代西昆体及后世诗歌影响深远。

李商隐的诗

相关推荐

马嵬

〔清代〕袁枚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

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