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漏子·蕣华浓》是宋代词人晏殊所作的一首词。词写该女子妆饰之美、容貌之艳、歌声之亮、舞姿之婀娜。上阕写歌妓容貌。此歌妓正当青春年华,眉黛弯浅,秋波如水,容貌之艳丽,酒宴上的宾客恍然有遇仙之感受。下阕写歌妓歌舞。歌声响遏云霄,舞袖飘拂如雪花,晓莺春柳都无法与之媲美。歌舞之间,歌女又有愁眉,隐隐透露出心事,此处无非是离愁别绪。此词词笔美妙轻盈,意境玲珑剔透。
更漏子·蕣华浓
蕣华浓,山翠浅。一寸秋波如剪。红日永,绮筵开。暗随仙驭来。
遏云声,回雪袖。占断晓莺春柳。才送目,又颦眉。此情谁得知。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更漏子·蕣华浓》这首词的具体创作年代已不详。宋代沿袭旧制,设歌妓制度。歌妓分为官妓、家妓、市井妓三种,其主要职能是在公私宴席上娱宾遣兴,侑酒佐欢。晏殊作为“太平宰相”,经常流连于歌台舞榭、酒会筵席,接触了不少歌妓。历来的歌妓词,大都着力于描绘歌妓的姿色和才艺,晏殊此词也不例外,在思想内容上并无什么开拓,但因其比喻工巧,读来自有一番风味。
翻译注释
翻译
木槿花盛开,群山苍翠,水面上泛起层层细波。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举行的华宴,吸引了驾鹤而来的仙人。
歌女高亢的歌声似乎阻止住了天上的行云,她们舞姿轻盈,雪袖飘飞,赛过了晓莺的娇啼和春柳的婀娜。歌女们为客人表演助兴,可她们内心的忧愁烦恼又有谁能理解呢。
注释
(1)蕣华:木槿花,夏秋两季开花,朝开暮敛。往往用来比拟女子容貌,暗含红颜短暂之意。华:古通“花”。
(2)山翠浅:比喻眉黛浅淡象远山。山翠:指女子翠眉。远山眉是古代女子喜爱的妆饰,将眉毛画得如同浅淡的远山。
(3)如剪:目光锐利。
(4)日永:长日。永:长,久。
(5)绮筵:丰美的酒宴。
(6)仙驭:仙人乘骑之物,一般指鹤。驭:驾驭。
(7)遏云声:声音高遏行云。据《列子·汤问》记载的故事说: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自以为学好了要回家,秦青在郊外为他送行,抚节悲歌,声振林木,高遏行云,薛谭这才知道没有学好,不敢再说回家的事了。遏:阻止。
(8)回雪袖:喻舞姿若雪花飘拂。
(9)占断:占绝,完全据有。断:禁绝。
(10)晓莺:喻歌声之清圆宛转。
(11)春柳:舞姿像春日柳枝一样轻盈婀娜。
(12)送目:传递眼色。
(13)颦眉:皱眉,愁眉。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晏殊的诗
相关推荐
更漏子·金雀钗
金雀钗,红粉面,花里暂时相见。知我意,感君怜,此情须问天。
香作穗,蜡成泪,还似两人心意。山枕腻,锦衾寒,觉来更漏残。
更漏子·星斗稀
星斗稀,钟鼓歇,帘外晓莺残月。兰露重,柳风斜,满庭堆落花。
虚阁上,倚阑望,还似去年惆怅。春欲暮,思无穷,旧欢如梦中。
更漏子·送孙巨源
水涵空,山照市。西汉二疏乡里。新白发,旧黄金。故人恩义深。
海东头,山尽处。自古客槎来去。槎有信,赴秋期。使君行不归。
更漏子·背江楼
背江楼,临海月,城上角声呜咽。堤柳动,岛烟昏,两行征雁分。
京口路,归帆渡,正是芳菲欲度。银烛尽,玉绳低,一声村落鸡。
更漏子·柳丝长
柳丝长,春雨细,花外漏声迢递。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鸪。
香雾薄,透帘幕,惆怅谢家池阁。红烛背,绣帘垂,梦长君不知。
更漏子·本意
斜月横,疏星烱。不道秋宵真永。声缓缓,滴泠泠。双眸未易扃。
霜叶坠。幽虫絮。薄酒何曾得醉。天下事,少年心。分明点点深。
更漏子·今夜期
今夜期,来日别,相对只堪愁绝。偎粉面,捻瑶簪,无言泪满襟。
银箭落,霜华薄,墙外晓鸡咿喔。听咐嘱,恶情悰,断肠西复东。
更漏子·独倚楼
上东门,门外柳。赠别每烦纤手。一叶落,几番秋。江南独倚楼。
曲阑干,凝伫久。薄暮更堪搔首。无际恨,见闲愁。侵寻天尽头。
更漏子·对秋深
对秋深,离恨苦,数夜满庭风雨。凝想坐,敛愁眉,孤心似有违。
红窗静,画帘垂,魂消地角天涯。和泪听,断肠窥,漏移灯暗时。
更漏子·春夜阑
春夜阑,更漏促,金烬暗挑残烛。惊梦断,锦屏深,两乡明月心。
闺草碧,望归客,还是不知消息。辜负我,悔怜君,告天天不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