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诗

〔魏晋〕张协

秋夜凉风起,清气荡暄浊。

蜻蛚吟阶下,飞蛾拂明烛。

君子从远役,佳人守茕独。

离居几何时?钻燧忽改木。

房栊无行迹,庭草萋以绿。

青菭依空墙,蜘蛛网四屋。

感物多所怀,沉忧结心曲。

作品简介

《杂诗》是晋代文学家张协所作的一首五言诗,此诗写一位女子在初秋之夜感时思念远在他乡服役的丈夫的心情。开头写节候的更替以及室内凄凉孤独的气氛,接着叙明丈夫远行、思妇独守的景况,然后回忆丈夫远行以来在她的日常生活里事物的变化,使她感到时间过得快,感到凄冷索寞和孤独,从而加深内心的忧伤。全诗以写景为主体,由迁逝之感发为忧怀,借景抒情,刻画细致,着力描写节候的推移、景物的变换,女主人公睹物兴怀而引发感伤,收到较高的艺术效果。

创作背景

古代思妇怀人的诗很多,如在张协之前的《诗经》中的《卫风·伯兮》,《古诗十九首》中的《行行重行行》《庭中有奇树》《明月何皎皎》等都是。张协此诗就是在继承汉、魏古诗的基础上创作的思妇怀人诗,其创作时间未能确考。

《晋书·张协传》云:景阳“少有隽才,与载齐名。辟公府掾,转秘书郎,补华阴令。征北大将军从事中郎,迁中书侍郎,补华阴令。征兆大将军从事中郎,迂中书侍郎。转河间内史,在郡清简寡欲。于时天下已乱,所在寇盗。协遂弃绝人事,屏居草泽,守道不竞,以属咏自娱”。张协身处恶浊的政治环境,能及时抽身而出,他的作品以淡然尘外之思而导向对景物的细致刻画,就是以“清简寡欲”“守道不竞”的思想为基础的。

翻译注释

翻译

秋夭夜晚送来阵阵凉风,凉风洗涤了闷热和混浊。

蟋蟀在阶下不停地叫吟,飞蛾冲扑向室内的明烛。

君子因服役远离了家园,佳人守空房便伶仃孤独。

分隔两地过了多少时光,节季更替取火忽要换木。

居室见不到他漫步的行踪,庭院的青草已是茂盛碧绿。

青苔沿着空墙滋长起来,蜘蛛结网挂在房屋四角。

睹物兴怀百感交集一身,深沉的忧思郁结在心曲。

注释

(1)清气:指凉风。

(2)荡:洗涤。

(3)暄浊:指夏季由于闷热潮湿而滋生的霉烂气味。暄,暖。

(4)蜻蛚:蟋蟀的一种。

(5)飞蛾:俗叫“灯蛾”,是一种有翅能飞的虫类,夜出见灯火即飞扑。

(6)君子:游子,指诗中人出门在外的丈夫。

(7)佳人:思妇自称。

(8)茕独:孤独。

(9)钻燧:钻木取火。古代钻木取火,所用之木,四季更换。据《邹子》所载,春春用榆柳,夏用枣杏,季夏用桑柘,秋用柞栖,冬用槐檀。这句意说时节变易很快。

(10)房栊:泛指房舍。栊,窗户。

(11)萋以绿:萋而且绿。 萋,草生长茂盛。以,一作“已”。

(12)青菭:即“青苔”。菭,一作“苔”。

(13)心曲:内心深隐之处。

全文拼音版

shī
qiūliángfēngqīngdàngxuānzhuó
qīnglièyínjiēxiàfēiémíngzhú
jūncóngyuǎnjiārénshǒuqióng
shízuānsuìgǎi
fánglóngxíngtíngcǎo绿
qīngtáikōngqiángzhīzhūwǎng
gǎnduōsuǒ怀huáichényōujiéxīn

作者介绍

张协(生卒年不详),字景阳,西晋安平人。张载弟。少有俊才,与载齐名。辟公府掾,转秘书郎,转河间内史,在郡清简寡欲。时大乱,遂弃绝人事,屏居草泽,以吟咏自娱,造语清新。怀帝永嘉初,征黄门侍郎,托疾不就,卒于家。有《七命》,世以为工。今有《张景阳集》辑本。

张协的诗

相关推荐

杂诗二首·其二

〔魏晋〕曹丕

西北有浮云,亭亭如车盖。

惜哉时不遇,适与飘风会。

吹我东南行,行行至吴会。

吴会非我乡,安能久留滞。

弃置勿复陈,客子常畏人。

杂诗十二首·其五

〔魏晋〕陶渊明

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

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

荏苒岁月颓,此心稍已去。

值欢无复娱,每每多忧虑。

气力渐衰损,转觉日不如。

壑舟无须臾,引我不得住。

前涂当几许,未知止泊处。

古人惜寸阴,念此使人惧。

杂诗七首·其一

〔两汉〕曹植

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

之子在万里,江湖迥且深。

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

孤雁飞南游,过庭长哀吟。

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

形影忽不见,翩翩伤我心。

杂诗七首·其五

〔两汉〕曹植

仆夫早严驾,吾行将远游。

远游欲何之,吴国为我仇。

将骋万里涂,东路安足由。

江介多悲风,淮泗驰急流。

愿欲一轻济,惜哉无方舟。

闲居非吾志,甘心赴国忧。

杂诗七首·其六

〔两汉〕曹植

飞观百馀尺,临牖御棂轩。

远望周千里,朝夕见平原。

烈士多悲心,小人媮自闲。

国讎亮不塞,甘心思丧元。

拊剑西南望,思欲赴太山。

弦急悲声发,聆我慷慨言。

杂诗十二首·其八

〔魏晋〕陶渊明

代耕本非望,所业在田桑。

躬亲未曾替,寒馁常糟糠。

岂期过满腹,但愿饱粳粮。

御冬足大布,粗絺以应阳。

正尔不能得,哀哉亦可伤!

人皆尽获宜,拙生失其方。

理也可奈何!且为陶一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