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即事

〔唐代〕王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

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古诗的意思及注释

逐句原文翻译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

寂寞地关上柴门,广阔又模糊的远方夕阳落下。

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鹤鸟们几乎在每棵松树上都安了巢,贫寒之家少有客人到来。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绿竹深处新开的粉花若隐若现红莲的旧花瓣渐渐落下。

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渡头上逐渐热闹起来了,是船家们劳作了一天后唱着歌归来了。

注释

(1)寂寞:寂静无声,沉寂。

(2)柴扉:柴门。亦指贫寒的家园。

(3)落晖:夕阳,夕照。晖:阳光。

(4)鹤巢:巢为动词,作栖宿解,不是名词“窝”的意思。

(5)荜门:用荆竹树枝编制的门,又称柴门。常指房屋简陋破旧,用来形容贫寒人家。

(6)新粉:指竹子刚生长出来,竹节周围带有的白色的茸粉。

(7)故衣:指莲花败叶。

(8)渡头:犹渡口。过河的地方。

(9)烟火:指炊烟。一作“灯火”。

(10)采菱:采集菱角。《采菱行》是乐府清商曲名,后亦被用来泛指船歌小调等民间歌曲。

山居即事拼音版

shānshì
yǎncháifēicāngmángduìluòhuī
cháosōngshùbiànrén访fǎngmén
绿zhúhánxīnfěnhóngliánluò
tóuyānhuǒchùchùcǎilíngguī

作品简介

《山居即事》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咏怀诗,此诗主要是描述了诗人隐居山林之后的生活和心态写照,写出了生活的惬意,表达了诗人对田园风光的欣赏,也在字里行间透露出诗人的落寞之情。全诗语言清新,情趣盎然,传神地描绘了一幅田园生活图景,充分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特色。

创作背景

《山居即事》这首即事诗是即事感慨。诗人即何事而作此诗,已经难以得知,但诗人的落寞感清晰地通过诗句传达出来。诗人似乎在通过描写山景,隐喻一些山居以外的事情。

作者介绍

王维(701—761),字摩诘,号摩诘居士,盛唐著名诗人、画家,被誉为“诗佛”。祖籍山西祁县,生于蒲州(今山西永济)。其诗以山水田园见长,清新空灵,融禅意于自然,如《山居秋暝》《鹿柴》等。精通音律,擅画水墨,开创“文人画”传统,苏轼赞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官至尚书右丞,晚年隐居辋川,半官半隐,将诗、画、禅融为一体,对后世影响深远。王维最著名的十首诗

相关诗文

山居秋暝

〔唐代〕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早秋山居

〔唐代〕温庭筠

山近觉寒早,草堂霜气晴。

树凋窗有日,池满水无声。

果落见猿过,叶干闻鹿行。

素琴机虑静,空伴夜泉清。

山居

〔宋代〕徐玑

柳竹藏花坞,茅茨接草池。

开门惊燕子,汲水得鱼儿。

地僻春犹静,人闲日更迟。

山禽啼忽住,飞起又相随。

题元丹丘山居

〔唐代〕李白

故人栖东山,自爱丘壑美。

青春卧空林,白日犹不起。

松风清襟袖,石潭洗心耳。

羡君无纷喧,高枕碧霞里。

韦给事山居

〔唐代〕王维

幽寻得此地,讵有一人曾。

大壑随阶转,群山入户登。

庖厨出深竹,印绶隔垂藤。

即事辞轩冕,谁云病未能。

山居杂咏

〔清代〕黄宗羲

锋镝牢囚取决过,依然不废我弦歌。

死犹未肯输心去,贫亦岂能奈我何!

廿两棉花装破被,三根松木煮空锅。

一冬也是堂堂地,岂信人间胜著多。

晚归山居

〔唐代〕刘沧

寥落霜空木叶稀,初行郊野思依依。

秋深频忆故乡事,日暮独寻荒径归。

山影暗随云水动,钟声潜入远烟微。

娟娟唯有西林月,不惜清光照竹扉。

山居即事

〔唐代〕顾况

下泊降茅仙,萧闲隐洞天。

杨君闲上法,司命驻流年。

崦合桃花水,窗分柳谷烟。

抱孙堪种树,倚杖问耘田。

世事休相扰,浮名任一边。

由来谢安石,不解饮灵泉。

山居即事

〔清代〕吴湘

结庐幽境尽堪誇,青嶂疏篱一径斜。

客到茶炉烧木叶,春来柴担斫山花。

白云深处环多岭,绿树丛中只几家。

待到三秋枫似锦,高人亦自爱停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