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妇怨》是唐代诗人张籍创作的一首古诗。这首诗借一个征妇不幸遭遇的内心怨叹,反映出当时边患给人民带来的严重灾祸。诗的前四句点明事件,概括而又具体,展现出一幅“城下招魂葬”的悲惨图景;后四句选取征妇作为典型,写她的内心活动,反映其欲生不得欲死不能的悲苦心境,比喻新颖,凄恻感人。
征妇怨
九月匈奴杀边将,汉军全没辽水上。
万里无人收白骨,家家城下招魂葬。
妇人依倚子与夫,同居贫贱心亦舒。
夫死战场子在腹,妾身虽存如昼烛。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唐代中后期,契丹大举入侵,唐代军队在辽河之战中全军覆没,给千万家庭带来了深重灾难。诗人在整个社会惨景基础上,创作了《征妇怨》这首诗,拈出一个“征妇”典型,因丈夫战死发出的悲痛的怨声。来控诉战乱带给人们的灾难。
翻译注释
翻译
九月里北边匈奴杀死汉军将领,皇家全军覆没在辽河边上。
离家万里无人收尸回送,家里都在城上招魂安葬。
妇人一生依仗的就是儿子和丈夫,同在一起就是贫贱心里也满足。
丈夫已战死,儿子还在腹中,我虽然活着实已同白日点的蜡烛。
注释
(1)没:覆没、被消灭。辽水,即今东北辽河,于辽宁营口东南入海。
(2)招魂葬:民间为死于他乡的亲人举行的招魂仪式。用死者生前的衣冠代替死者入葬。
(3)依倚:依赖、依靠。
(4)同居:与丈夫、儿子共同生活在一起。
(5)昼烛:白天的蜡烛,意为黯淡无光,没用处。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张籍的诗
相关推荐
前出塞九首·其六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
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春暮
门外无人问落花,绿阴冉冉遍天涯。
林莺啼到无声处,青草池塘独听蛙。
蓬莱镇
旅客春心断,边城夜望高。
野楼疑海气,白鹭似江涛。
结绶疲三入,承冠泣二毛。
将飞怜弱羽,欲济乏轻舠。
赖有阳春曲,穷愁且代劳。
关山月
城头一片秦时月,每到更深照黑河。
马上万人齐仰首,不知乡思是谁多。
杜司勋
高楼风雨感斯文,短翼差池不及群。
刻意伤春复伤别,人间唯有杜司勋。
陪裴使君登岳阳楼
湖阔兼云涌,楼孤属晚晴。
礼加徐孺子,诗接谢宣城。
雪岸丛梅发,春泥百草生。
敢违渔父问,从此更南征。
遐方怨·花半拆
花半拆,雨初晴。未卷珠帘,梦残惆怅闻晓莺。宿妆眉浅粉山横。约鬟鸾镜里,绣罗轻。
鹧鸪天·薄命妾辞
颜色如花画不成。命如叶薄可怜生。浮萍自合无根蒂,杨柳谁教管送迎。
云聚散,月亏盈。海枯石烂古今情。鸳鸯只影江南岸,肠断枯荷夜雨声。
笔
虽匪囊中物,何坚不可钻。
一朝操政柄,定使冠三端。
禁中夜作书与元九
心绪万端书两纸,欲封重读意迟迟。
五声宫漏初鸣夜,一点窗灯欲灭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