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妇怨

〔唐代〕张籍

九月匈奴杀边将,汉军全没辽水上。

万里无人收白骨,家家城下招魂葬。

妇人依倚子与夫,同居贫贱心亦舒。

夫死战场子在腹,妾身虽存如昼烛。

作品简介

《征妇怨》是唐代诗人张籍创作的一首古诗。这首诗借一个征妇不幸遭遇的内心怨叹,反映出当时边患给人民带来的严重灾祸。诗的前四句点明事件,概括而又具体,展现出一幅“城下招魂葬”的悲惨图景;后四句选取征妇作为典型,写她的内心活动,反映其欲生不得欲死不能的悲苦心境,比喻新颖,凄恻感人。

创作背景

唐代中后期,契丹大举入侵,唐代军队在辽河之战中全军覆没,给千万家庭带来了深重灾难。诗人在整个社会惨景基础上,创作了《征妇怨》这首诗,拈出一个“征妇”典型,因丈夫战死发出的悲痛的怨声。来控诉战乱带给人们的灾难。

翻译注释

翻译

九月里北边匈奴杀死汉军将领,皇家全军覆没在辽河边上。

离家万里无人收尸回送,家里都在城上招魂安葬。

妇人一生依仗的就是儿子和丈夫,同在一起就是贫贱心里也满足。

丈夫已战死,儿子还在腹中,我虽然活着实已同白日点的蜡烛。

注释

(1)没:覆没、被消灭。辽水,即今东北辽河,于辽宁营口东南入海。

(2)招魂葬:民间为死于他乡的亲人举行的招魂仪式。用死者生前的衣冠代替死者入葬。

(3)依倚:依赖、依靠。

(4)同居:与丈夫、儿子共同生活在一起。

(5)昼烛:白天的蜡烛,意为黯淡无光,没用处。

全文拼音版

zhēngyuàn
jiǔyuèxiōngshābiānjiānghànjūnquánliáoshuǐshàng
wànrénshōubáijiājiāchéngxiàzhāohúnzàng
réntóngpínjiànxīnshū
zhànchǎngzàiqièshēnsuīcúnzhòuzhú

作者介绍

张籍(766—830),字文昌,唐代诗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人。其诗多反映社会现实,语言质朴深切,与王建并称“张王乐府”。代表作《征妇怨》《野老歌》等揭露战争残酷与民生疾苦;《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则含蓄隽永。出身寒微,官终国子司业。诗风平易而意蕴深刻,白居易赞其“尤工乐府诗,举代少其伦”,是中唐新乐府运动的重要实践者。

张籍的诗

相关推荐

春暮

〔宋代〕曹豳

门外无人问落花,绿阴冉冉遍天涯。

林莺啼到无声处,青草池塘独听蛙。

蓬莱镇

〔唐代〕骆宾王

旅客春心断,边城夜望高。

野楼疑海气,白鹭似江涛。

结绶疲三入,承冠泣二毛。

将飞怜弱羽,欲济乏轻舠。

赖有阳春曲,穷愁且代劳。

鹧鸪天·薄命妾辞

〔金代〕元好问

颜色如花画不成。命如叶薄可怜生。浮萍自合无根蒂,杨柳谁教管送迎。

云聚散,月亏盈。海枯石烂古今情。鸳鸯只影江南岸,肠断枯荷夜雨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