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诗二十三首》是唐代诗人李贺的组诗作品。这组诗名为咏马,实际上是借物抒怀,抒发诗人怀才不遇的感叹和愤慨,以及建功立业的抱负和愿望。这是一组颇有特色的咏物诗,具有寓意精警、寄托遥深、构思奇巧、用典灵活等艺术特色。
马诗二十三首·其六
饥卧骨查牙,粗毛刺破花。
鬣焦珠色落,发断锯长麻。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李贺是唐室宗孙,系出郑王李亮之后。但积久年深,他这唐室宗枝,却早被皇家忘却,直败落到山坡村居、门庭冷落、甲蔬淡饭难于为继的清苦地步。尽管才华横溢,砺志苦读,诗名早著,但由于得不到力者的引荐,他终是不被赏识,只能挣扎于社会下层,于是带着忧愤之情创作了这组诗。
这组诗历来被认为非一时一地之作。吴企明《李贺集》则认为作于元和九年(814),时逢马年,诗人感慨万千,一气呵成创作了这组诗。
翻译注释
翻译
饥饿的马儿躺卧着,瘦骨嶙峋,粗硬的毛,刺破那斑驳的花纹。
鬣毛枯焦,朱红色的光泽已消退,额发被粗长的麻绳磨断,让人寒心!
注释
(1)骨查牙:形容马瘦骨嶙峋。查牙,错出不齐貌。
(2)粗毛:马瘦则显毛粗。
(3)花:指斑驳的毛片。
(4)鬣:马颈上的长毛。
(5)发:马额头上的毛。
(6)长麻:制作马络头的一种材料。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李贺的诗
相关推荐
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马上作
南北驱驰报主情,江花边月笑平生。
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
马诗二十三首·其二
腊月草根甜,天街雪似盐。
未知口硬软,先拟蒺藜衔。
马诗二十三首·其三
忽忆周天子,驱车上玉山。
鸣驺辞凤苑,赤骥最承恩。
马诗二十三首·其十六
唐剑斩隋公,拳毛属太宗。
莫嫌金甲重,且去捉颴风。
马诗二十三首·其二十一
暂系腾黄马,仙人上彩楼。
须鞭玉勒吏,何事谪高州?
马诗二十三首·其十八
伯乐向前看,旋毛在腹间。
只今掊白草,何日蓦青山?
马诗二十三首·其十三
宝玦谁家子,长闻侠骨香。
堆金买骏骨,将送楚襄王。
马嵬驿
穆满曾为物外游,六龙经此暂淹留。
返魂无验青烟灭,埋血空生碧草愁。
香辇却归长乐殿,晓钟还下景阳楼。
甘泉不复重相见,谁道文成是故侯。
马诗二十三首·其二十三
武帝爱神仙,烧金得紫烟。
厩中皆肉马,不解上青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