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斋睡起二首》是宋代诗人黄庭坚的组诗作品。这两首诗处同一题下,均为琐事杂感,但含同一主题,即从中反映了作者的归隐意图。第二首诗以“桃李无言”起,此处即寓指苏轼等人,因为《史记》用它来赞美李广。“一再风”即指他们不断受到台谏的攻击,无法立足于朝,“人言九事八为律”展现了台谏议论纷纷的景象,面对此情此景,诗人不禁发出了“倘有江船吾欲东”的慨叹。两首诗在构思上各有特点,一用比喻,一用拟人,即景宣情,托物寄意,借鲜明的形象寓深刻哲理。
寺斋睡起二首·其二
桃李无言一再风,黄鹂惟见绿葱葱。
人言九事八为律,傥有江船吾欲东。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寺斋睡起二首》这两首诗作于元祐四年(1089年)春,是黄庭坚在寓所睡起后的杂感。当时黄庭坚在史局任秘书省著作佐郎。任渊注:“后诗云:‘桃李无言一再风’,盖春时作。又有‘人言九事八为律’之句,是时东坡为台谏所攻,求出补外,而山谷亦不容于时,故云。”
元祐时,苏黄等人俱在朝中为官,但党争激烈,苏轼等不断遭受台谏的攻击,无法立足朝廷,黄庭坚亦多次遭议,本应在完成《神宗实录》后迁升,但却依然作著作佐郎,这两首诗就是在此种背景下写成的。
翻译注释
翻译
纵使春风不停,桃李依旧无言,花事褪去,绿树已然成阴,可以看见树上的黄鹂鸟飞来飞去,鸣于其间。
台谏之上议论纷纷,但十之八九都是深文罗织,看到此情此景,倘有江船路过,我真想也乘船顺流而去。
注释
(1)桃李无言:语出《史记·李将军列传赞》:“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指桃李结果,人家多来采摘,因此树下成路。这里指桃李的花。
(2)绿葱葱:一作“绿匆匆”,指很快地成了绿阴。
(3)人言九事八为律:《汉书·主父偃传》:“所言九事,其八事为律令。”
(4)傥:同“倘”。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黄庭坚的诗
相关推荐
卫风·考槃
考槃在涧,硕人之宽。独寐寤言,永矢弗谖。
考槃在阿,硕人之薖。独寐寤歌,永矢弗过。
考槃在陆,硕人之轴。独寐寤宿,永矢弗告。
喜迁莺·吴江与闲堂王臞庵家
烟空白鹭。乍飞下、似呼行人相语。细縠春波,微痕秋月,曾认片帆来去。万顷素云遮断,十二红帘钩处。黯愁远,向虹腰,时送斜阳凝伫。
轻许。孤梦到,海上玑宫,玉冷深窗户。遥指人间,隔江烟火,漠漠水葓摇暮。看葺断矶残钓,替却珠歌雪舞。吟未了,去匆匆,清晓一阑烟雨。
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夜雨
早蛩啼复歇,残灯灭又明。
隔窗知夜雨,芭蕉先有声。
经破薛举战地
昔年怀壮气,提戈初仗节。
心随朗日高,志与秋霜洁。
移锋惊电起,转战长河决。
营碎落星沉,阵卷横云裂。
一挥氛沴静,再举鲸鲵灭。
于兹俯旧原,属目驻华轩。
沉沙无故迹,减灶有残痕。
浪霞穿水净,峰雾抱莲昏。
世途亟流易,人事殊今昔。
长想眺前踪,抚躬聊自适。
春夜即事
霞绡云幄任铺陈,隔巷蟆更听未真。
枕上轻寒窗外雨,眼前春色梦中人。
盈盈烛泪因谁泣,点点花愁为我嗔。
自是小鬟娇懒惯,拥衾不耐笑言频。
折剑头
拾得折剑头,不知折之由。
一握青蛇尾,数寸碧峰头。
疑是斩鲸鲵,不然刺蛟虬。
缺落泥土中,委弃无人收。
我有鄙介性,好刚不好柔。
勿轻直折剑,犹胜曲全钩。
缫丝行
小麦青青大麦黄,原头日出天色凉。
妇姑相呼有忙事,舍后煮茧门前香。
缫车嘈嘈似风雨,茧厚丝长无断缕。
今年那暇织绢着,明日西门卖丝去。
偶得一雌白兔有赋·其一
茕茕一兔自东西,欲舐雄毫不得齐。
火伴谁知木兰女,故人应念窦玄妻。
瑶光易得星精散,金色难从月魄栖。
赤眼迷离休乱顾,深凭捣药就刀圭。
金陵送张十一再游东吴
张翰黄花句,风流五百年。
谁人今继五,夫子世称贤。
再动游吴棹,还浮入海船。
春光白门柳,霞色赤城天。
去国难为别,思归各未旋。
空馀贾生泪,相顾共凄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