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李节推九日登南山》是宋代陈师道的一首七言律诗,收录于《后山集》中。诗的首联点出项王戏马台的荒废,钟声中夕阳的西沉,是感喟的触媒。第三、四两联说老境将至,好景不常,应该抓紧时间玩赏风光,多作好诗,不须汲汲于世俗之事。此诗清淡高致、内涵深蕴,是作者诗学杜甫的瘦劲浑厚之作。
次韵李节推九日登南山
平林广野骑台荒,山寺钟鸣报夕阳。
人事自生今日意,寒花只作去年香。
巾欹更觉霜侵鬓,语妙何妨石作肠。
落木无边江不尽,此身此日更须忙。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元祐四年(1089年),陈师道在徐州任州学教授,《次韵李节推九日登南山》这首诗即是在这段时期的一首重阳登高即景抒怀之作。
翻译注释
翻译
原野空旷,平林漠漠,戏马台一片荒凉;深山古寺,夕阳返照,钟声报告已是黄昏时光。
人事变幻,每逢重阳,便有万千思绪;年年岁岁,菊花开放,依旧阵阵寒香。
头巾倾斜,更觉得清霜已侵上了鬓发;语言佳妙,并不碍诗人的铁石心肠。
放眼望,落木萧萧,长江滚滚流淌;谁知道,今日里,为政务还得繁忙!
注释
(1)平林:平原上的树林。
(2)广野:广阔的原野。
(3)骑台:指戏马台。
(4)山寺:即云龙山上的台头寺。
(5)人事:人世上各种事情。
(6)自生:自然生发出。
(7)今日意:指九日登高怀远执意。
(8)寒花:指菊花。
(9)巾欹:头巾倾斜。
(10)石作肠:铁石心肠。
(11)落木:指秋天飘落的树叶。
(12)此日:重九节这一日。
(13)更须忙:自古皆有重九,而诗人在重九这一日,更是携朋邀侣登高赋诗忙个正欢。这是一种很风趣的说法。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陈师道的诗
相关推荐
次韵太守向公登楼眺望二首·其一
茫茫汝水抱城根,野色偷春入烧痕。
千点湘妃枝上泪,一声杜宇水边魂。
遥怜鸿隙陂穿路,尚想元和贼负恩。
粉堞女墙都已尽,恍如陶侃梦天门。
次韵王定国扬州见寄
清洛思君昼夜流,北归何日片帆收?
未生白发犹堪酒,垂上青云却佐州!
飞雪堆盘脍鱼腹,明珠论斗煮鸡头。
平生行乐亦不恶,岂有竹西歌吹愁?
次潼关先寄张十二阁老使君
荆山已去华山来,日出潼关四扇开。
刺史莫辞迎候远,相公新破蔡州回。
次韵秦太虚见戏耳聋
君不见诗人借车无可载,留得一钱何足赖!
晚年更似杜陵翁,右臂虽存耳先聩。
人将蚁动作牛斗,我觉风雷真一噫。
闻尘扫尽根性空,不须更枕清流派。
大朴初散失浑沌,六凿相攘更胜坏。
眼花乱坠酒生风,口业不停诗有债。
君知五蕴皆是贼,人生一病今先差。
但恐此心终未了,不见不闻还是碍。
今君疑我特佯聋,故作嘲诗穷险怪。
须防额痒出三耳,莫放笔端风雨快。
次韵伯氏长芦寺下
风从落帆休,天与大江平。
僧坊昼亦静,钟磬寒逾清。
淹留属暇日,植杖数连甍。
颇与幽子逢,煮茗当酒倾。
携手霜木末,朱栏见潮生。
樯移永正县,鸟度建康城。
薪者得树鸡,羹盂味南烹。
香秔炊白玉,饱饭愧闲行。
丛祠思归乐,吟弄夕阳明。
思归诚独乐,薇蕨渐春荣。
次韵梨花
桃花人面各相红,不及天然玉作容。
总向风尘尘莫染,轻轻笼月倚墙东。
次韵秦少游春江秋野图二首·其二
江清风偃木,霜落雁横空。
若个丹青里,犹须著此翁。
次韵昌叔咏尘
尘土轻扬不自持,纷纷生物更相吹。
翻成地上万烟雾,散在人间要路岐。
一世竞驰甘睬目,几家清坐得轩眉。
超然只有江湖上,还见波涛恐我时。
次韵子由使契丹至涿州见寄四首·其一
老人痴钝已逃寒,子复辞行理亦难。
要到卢龙看古塞,投文易水吊燕丹。
次韵中玉水仙花二首·其一
借水开花自一奇,水沈为骨玉为肌。
暗香已压酴醾倒,只比寒梅无好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