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句原文翻译
竹枝苦怨怨何人?夜静山空歇又闻。
《竹技》曲调苦怨究竟是把谁怨?夜静山空里歌声时续又时断。
蛮儿巴女齐声唱,愁杀江楼病使君。
巴楚的青年男女齐声来歌唱,愁杯了江楼里的忠州病长官。
注释
(1)歇:停止,消止。
(2)蛮儿巴女:指湖北、四川之间的青年男女。蛮:古时称楚因为荆蛮,称四川为巴蜀。巴:今四川省东部地区。
(3)杀:形容程度很深。
(4)使君:古时对州郡长官的尊称,这里是作者自指,当时作者任忠州刺史。
竹枝苦怨怨何人?夜静山空歇又闻。
蛮儿巴女齐声唱,愁杀江楼病使君。
竹枝苦怨怨何人?夜静山空歇又闻。
《竹技》曲调苦怨究竟是把谁怨?夜静山空里歌声时续又时断。
蛮儿巴女齐声唱,愁杀江楼病使君。
巴楚的青年男女齐声来歌唱,愁杯了江楼里的忠州病长官。
(1)歇:停止,消止。
(2)蛮儿巴女:指湖北、四川之间的青年男女。蛮:古时称楚因为荆蛮,称四川为巴蜀。巴:今四川省东部地区。
(3)杀:形容程度很深。
(4)使君:古时对州郡长官的尊称,这里是作者自指,当时作者任忠州刺史。
《竹枝词四首》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七言绝句组诗作品。第二首写静夜听唱《竹枝》。前两句写哀怨如泣的《竹枝》歌声时断时续,打破了夜静空山的沉寂,同时问这幽怨恻怛之歌怨的是何人。以问语说,不直接道出,发人思索,而更觉沉痛可伤。第三句谓这《竹枝》怨歌并非独唱,而是“蛮儿巴女齐声唱”。恋儿巴女,当时对湖北、四川一带男女青少年的一种称谓,因古时称楚国为荆蛮、四川为巴蜀。这齐声所唱之怨歌,遭贬谪、受打击的诗人听了,更勾引起自身的愁怨之情,因此末句诗人喟叹云:可愁煞了江楼上的我这个忠州病使君啊!上首借景寓悲,这里则无穷羁愁尽在“杀”之中,倾怀而诉,不嫌直致。
这组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十四年(819年),当时诗人由江州司马改任忠州(今四川忠县)刺史,形同谪居。唐朝统治阶级加紧压迫剥削劳动人民,劳动人民生活痛苦。诗人此时政治上受到打击,思想苦闷。通过写唱《竹枝词》,既反映了人民的痛苦情绪,也表露了诗人苦闷细心情。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楚水巴山江雨多,巴人能唱本乡歌。
今朝北客思归去,回入纥那披绿罗。
临湖门外是侬家,郎若闲时来吃茶。
黄土筑墙茅盖屋,门前一树紫荆花。
巴东船舫上巴西,波面风生雨脚齐。
水蓼冷花红簇簇,江篱湿叶碧凄凄。
江畔谁人唱竹枝?前声断咽后声迟。
怪来调苦缘词苦,多是通州司马诗。
瞿塘峡口水烟低,白帝城头月向西。
唱到竹枝声咽处,寒猿闇鸟一时啼。
侬家生长在河干,夫婿如鱼不去滩。
冬夜趁霜春趁水,芦花被底一生寒。
芦花枝上水痕新,南市东村打白鳞。
只在梁山山背面,梁山何苦不离人。
武溪葱翠独称梁,正望黄山一点苍。
三日风头两日雨,谢公昨夜拜梁王。
一溪才顺一溪湾,一尺才过一丈还。
船子已愁箭括水,儿童又指帽儿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