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枝词四首·其二

〔唐代〕白居易

竹枝苦怨怨何人?夜静山空歇又闻。

蛮儿巴女齐声唱,愁杀江楼病使君。

古诗的意思及注释

逐句原文翻译

竹枝苦怨怨何人?夜静山空歇又闻。

《竹技》曲调苦怨究竟是把谁怨?夜静山空里歌声时续又时断。

蛮儿巴女齐声唱,愁杀江楼病使君。

巴楚的青年男女齐声来歌唱,愁杯了江楼里的忠州病长官。

注释

(1)歇:停止,消止。

(2)蛮儿巴女:指湖北、四川之间的青年男女。蛮:古时称楚因为荆蛮,称四川为巴蜀。巴:今四川省东部地区。

(3)杀:形容程度很深。

(4)使君:古时对州郡长官的尊称,这里是作者自指,当时作者任忠州刺史。

竹枝词四首·其二拼音版

zhúzhīshǒu··èr
zhúzhīyuànyuànrénjìngshānkōngxiēyòuwén
mánérshēngchàngchóushājiānglóubìng使shǐjūn

作品简介

《竹枝词四首》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七言绝句组诗作品。第二首写静夜听唱《竹枝》。前两句写哀怨如泣的《竹枝》歌声时断时续,打破了夜静空山的沉寂,同时问这幽怨恻怛之歌怨的是何人。以问语说,不直接道出,发人思索,而更觉沉痛可伤。第三句谓这《竹枝》怨歌并非独唱,而是“蛮儿巴女齐声唱”。恋儿巴女,当时对湖北、四川一带男女青少年的一种称谓,因古时称楚国为荆蛮、四川为巴蜀。这齐声所唱之怨歌,遭贬谪、受打击的诗人听了,更勾引起自身的愁怨之情,因此末句诗人喟叹云:可愁煞了江楼上的我这个忠州病使君啊!上首借景寓悲,这里则无穷羁愁尽在“杀”之中,倾怀而诉,不嫌直致。

创作背景

这组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十四年(819年),当时诗人由江州司马改任忠州(今四川忠县)刺史,形同谪居。唐朝统治阶级加紧压迫剥削劳动人民,劳动人民生活痛苦。诗人此时政治上受到打击,思想苦闷。通过写唱《竹枝词》,既反映了人民的痛苦情绪,也表露了诗人苦闷细心情。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祖籍太原,生于新郑(今属河南)。其诗通俗晓畅,反映社会现实,代表作《长恨歌》《琵琶行》《卖炭翁》等广为传诵。曾任翰林学士、左拾遗等职,因直言进谏被贬江州司马。晚年闲居洛阳,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与元稹并称"元白",诗作流传极广,甚至远播海外,对后世影响深远。白居易最著名的十首诗

相关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