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即事

〔清代〕曹雪芹

绛芸轩里绝喧哗,桂魄流光浸茜纱。

苔锁石纹容睡鹤,井飘桐露湿栖鸦。

抱衾婢至舒金凤,倚槛人归落翠花。

静夜不眠因酒渴,沉烟重拨索烹茶。

作品简介

《秋夜即事》出自清代小说家曹雪芹所著小说《红楼梦》的第二十三回,是小说人物贾宝玉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是贾宝玉的《四时即事》第三首即事诗。首联的上句点明地点,下句说明季节;颔联写院内的景物;颈联描写人物的活动,依然紧扣“秋夜”两个字;尾联才写到贾宝玉自己。全诗用词优雅,不见秋天肃杀悲凉之气,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秋夜图景。

创作背景

曹雪芹将《秋夜即事》写在了《红楼梦》第二十三回,是贾宝玉所作的四首即事诗的第三首。这首诗是贾宝玉随众姐妹初入大观园时所作。初入大观园的一年,贾宝玉过着终日吟风弄月的生活。为了抒发自己的“心满意足,再无别项可生贪求之心”的心情,贾宝玉创作了这首《秋夜即事》。

翻译注释

翻译

绛芸轩里停了吵嚷绝了喧哗,月光如水浸透了那大红窗纱。

石上纹痕布满了青苔正容得仙鹤憩息,井边桐叶上滴落的秋露沾湿了栖止在树上的乌鸦。

婢女抱来衾枕打开了绣有金凤的被褥,倚栏的人儿尽兴而归卸下了绿玉簪花。

夜深人静了难以入眠是因为酒后口渴,拨旺炉中余火呼人烹上一杯浓浓的热茶。

注释

(1)绛芸轩:贾宝玉的住室名。

(2)桂魄:月亮。传说月中有桂树,遂以月为桂之精魄。

(3)浸:因月光如水,所以用“浸”字。

(4)茜纱:染成红色的丝织品,这里指窗纱。

(5)苔锁石纹容睡鹤:说石上裂缝皱纹都被厚厚的青苔盖满,变得柔软平滑,可以让鹤憩息了。

(6)井飘桐露湿栖鸦:井栏上桐叶飘落,栖鸦为秋露所湿,有夜深时久之意。

(7)抱衾婢至舒金凤:用《会真记》红娘抱衾而至事。金凤:指有金凤图案的被褥。

(8)倚槛:写望月的情怀。

(9)翠花:首饰,翡翠之类镶嵌的簪花。诗中常以落翠遗簪写贵族小姐的闲散奢靡,如“长乐晓钟归骑后,遗簪落翠满街中”。靖本批称小说初稿中曾写过秦可卿“遗簪”的情节,后删去。有人解“落”为“卸下”,疑非是。

(10)酒渴:酒后口渴。

(11)沉烟:指炉中的深灰余火。

(12)索:索取,要求。

全文拼音版

qiūshì
jiàngyúnxuānjuéxuānhuāguìliúguāngjìnqiànshā
táisuǒshíwénróngshuìjǐngpiāotóng湿shī
bàoqīnzhìshūjīnfèngjiànrénguīluòcuìhuā
jìngmiányīnjiǔchényānchóngsuǒpēngchá

作者介绍

曹雪芹(1715—1763),名霑,字梦阮,号雪芹,清代伟大的小说家,祖籍辽阳,生于南京。出身显赫的江宁织造曹家,幼年经历家族衰败,晚年贫居北京西郊。以毕生心血创作《红楼梦》(又名《石头记》),通过贾、史、王、薛四大家族兴衰,展现封建社会的广阔画卷,塑造了宝玉、黛玉等经典形象。作品“字字看来皆是血”,融诗、词、曲、赋于一体,被誉为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

曹雪芹的诗

相关推荐

秋日偶成

〔宋代〕程颢

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

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

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

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

秋雨叹三首·其一

〔唐代〕杜甫

雨中百草秋烂死,阶下决明颜色鲜。

著叶满枝翠羽盖,开花无数黄金钱。

凉风萧萧吹汝急,恐汝后时难独立。

堂上书生空白头,临风三嗅馨香泣。

秋菊

〔唐代〕骆宾王

擢秀三秋晚,开芳十步中。

分黄俱笑日,含翠共摇风。

碎影涵流动,浮香隔岸通。

金翘徒可泛,玉斝竟谁同。

秋月

〔宋代〕朱熹

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

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

秋莲

〔元代〕刘因

瘦影亭亭不自容,淡香杳杳欲谁通?

不堪翠减红销际,更在江清月冷中。

拟欲青房全晚节,岂知白露已秋风。

盛衰老眼依然在,莫放扁舟酒易空。

秋晚登古城

〔唐代〕李百药

日落征途远,怅然临古城。

颓墉寒雀集,荒堞晚乌惊。

萧森灌木上,迢递孤烟生。

霞景焕余照,露气澄晚清。

秋风转摇落,此志安可平!

秋露

〔唐代〕雍陶

白露暧秋色,月明清漏中。

痕沾珠箔重,点落玉盘空。

竹动时惊鸟,莎寒暗滴虫。

满园生永夜,渐欲与霜同。

秋夕

〔清代〕黄景仁

桂堂寂寂漏声迟,一种秋怀两地知。

羡尔女牛逢隔岁,为谁风露立多时。

心如莲子常含苦,愁似春蚕未断丝。

判逐幽兰共颓化,此生无分了相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