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娘墓》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杂言古诗,这首诗通过描绘真娘墓的荒凉景象,表达了对真娘这位美丽而薄命红颜的深切同情与怜惜,也反映了诗人对世间美好事物易逝的感慨。诗人将真娘的青春美貌比作初绽的桃李荷花,而她的悲惨命运则如同这些花朵遭受风霜摧残,短暂而令人痛惜。全诗对比鲜明,意象生动,意境深远,含蓄深致,三、七字句交错使用使诗作具有独特的韵律美,增强了全诗的艺术感染力。
真娘墓
真娘墓,虎丘道。
不识真娘镜中面,唯见真娘墓头草。
霜摧桃李风折莲,真娘死时犹少年。
脂肤荑手不牢固,世间尤物难留连。
难留连,易销歇,塞北花,江南雪。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真娘墓》这首诗作于宝历二年(826),时白居易为苏州刺史。白居易的一生中,十分关心妇女的命运,曾经写下不少的诗作,从多角度反映在封建社会压迫下妇女们的不幸遭遇,其中包括那些沦为歌妓的少女们,对她们的悲惨命运寄予了深切的同情。《真娘墓》就是其中一首。真娘是唐代苏州著名的歌妓。据说她本是一个姓胡人家的女儿,父母双亡,孤苦伶仃,被骗堕入青楼,因容貌姣美、擅长歌舞而成为名噪一时的吴地佳丽。但她人品高洁,守身如玉,立志不受侮辱,为反抗鸨母的压迫而投缳自尽,葬身虎丘,墓在剑池之西的虎丘寺侧。白居易在宝历元年(825)出任苏州刺史时,在一年多的任期内,曾十二次游历虎丘,并重开虎丘寺路,种植桃李莲荷二千余株。并且在这一时期凭吊真娘墓时,怀着无限惋叹之情写下了此诗。
翻译注释
翻译
真娘的坟墓,静静地坐落在通往虎丘的小径旁。
我未曾有幸亲眼见过真娘镜中那如花似玉的面容,只能见到她墓前那片片荒草随风摇曳。
如同寒霜摧残了娇艳的桃李,狂风折断了清雅的莲花,真娘离世时正值青春年少,芳华正茂。
她那柔滑的肌肤,纤细的手指,都未能抵挡住岁月的无情,一切美好的事物总是难以长久留于人间。
美好难以留住,容易消逝,就像那塞北短暂盛开的花朵,江南转瞬即逝的雪花。
注释
(1)真娘:又作贞娘。吴中名妓,时人比之苏小小,死后葬于吴宫之侧。其墓在今江苏苏州市虎丘山寺侧。
(2)脂肤:即肤如凝脂,比喻皮肤洁白柔滑。
(3)荑手:手指如初生的茅草芽纤细白嫩。荑(yí),初生的茅草芽。此处用来比喻女子手的纤细白嫩。
(4)尤物:特异突出的人物,古时特指美貌女子。
(5)留连:留恋不止,舍不得离去。此处可作留不住、难存留解。
(6)销歇:休止,消失。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白居易的诗
相关推荐
真定舞
紫袖当棚雪鬓凋,曾随广乐奏云韶。
老来未忍耆婆舞,犹倚黄钟衮六幺。
真兴寺阁
山川与城郭,漠漠同一形。
市人与鸦鹊,浩浩同一声。
此阁几何高,何人之所营。
侧身送落日,引手攀飞星。
当年王中令,斫木南山赪。
写真留阁下,铁面眼有棱。
身强八九尺,与阁两峥嵘。
古人虽暴恣,作事今世惊。
登者尚呀喘,作者何以胜。
曷不观此阁,其人勇且英。
真州绝句
江干多是钓人居,柳陌菱塘一带疏。
好是日斜风定后,半江红树卖鲈鱼。
真州东园记
真为州,当东南之水会,故为江淮、两浙、荆湖发运使之治所。龙图阁直学士施君正臣、侍御史许君子春之为使也,得监察御史里行马君仲涂为其判官。三人者乐其相得之欢,而因其暇日得州之监军废营以作东园,而日往游焉。
岁秋八月,子春以其职事走京师,图其所谓东园者来以示予曰:“园之广百亩,而流水横其前,清池浸其右,高台起其北。台,吾望以拂云之亭;池,吾俯以澄虚之阁;水,吾泛以画舫之舟。敞其中以为清宴之堂,辟其后以为射宾之圃。芙蕖芰荷之的历,幽兰白芷之芬芳,与夫佳花美木列植而交阴,此前日之苍烟白露而荆棘也;高甍巨桷,水光日景动摇而上下;其宽闲深靓,可以答远响而生清风,此前日之颓垣断堑而荒墟也;嘉时令节,州人士女啸歌而管弦,此前日之晦冥风雨、鼪鼯鸟兽之嗥音也。吾于是信有力焉。凡图之所载,皆其一二之略也。若乃升于高以望江山之远近,嬉于水而逐鱼鸟之浮沉,其物象意趣、登临之乐,览者各自得焉。凡工之所不能画者,吾亦不能言也,其为吾书其大概焉。”
又曰:“真,天下之冲也。四方之宾客往来者,吾与之共乐于此,岂独私吾三人者哉?然而池台日益以新,草木日益以茂,四方之士无日而不来,而吾三人者有时皆去也,岂不眷眷于是哉?不为之记,则后孰知其自吾三人者始也?”
予以为三君之材贤足以相济,而又协于其职,知所先后,使上下给足,而东南六路之人无辛苦愁怨之声,然后休其余闲,又与四方贤士大夫共乐于此。是皆可嘉也,乃为之书。庐陵欧阳修记。
真定怀古
千里桑麻绿荫城,万家灯火管弦清。
恒山北走见云气,滹水西来闻雁声。
主父故宫秋草合,尉陀荒冢暮烟平。
开元寺下青苔石,犹有当时旧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