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雪夜坐》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五言绝句。此诗以冬夜雪景为背景,描绘了诗人独坐深村的孤寂心境。前两句“南窗背灯坐,风霰暗纷纷”写诗人静坐窗前,窗外风雪交加;后两句“寂寞深村夜,残雁雪中闻”以“残雁”的哀鸣衬托乡村冬夜的冷寂。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清冷,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苍凉,展现了白居易晚年诗作中淡泊而深沉的情感。
村雪夜坐
南窗背灯坐,风霰暗纷纷。
寂寞深村夜,残雁雪中闻。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村雪夜坐》此诗约作于白居易晚年退居洛阳或下邽(今陕西渭南)时期。诗人历经宦海沉浮,晚年多闲居乡村,远离朝政纷扰。冬夜独坐,风雪凄清,闻雁声而感怀,遂成此诗。诗中“残雁”意象既写实景,亦暗含诗人对人生迟暮、孤寂无依的感慨,体现了白居易晚年诗风趋于简淡却内蕴深沉的特点。
翻译注释
翻译
面对南窗,背着灯光独坐,外面风吹霰飞,纷纷扬扬。
在这寂寞的野村深夜,一只残雁在雪中翻飞,孤单凄凉。
注释
(1)霰:小雪珠,俗称米雪。
(2)深村夜:犹言村夜深。犹言残雁。
全文拼音版
村雪夜坐
南窗背灯坐,风霰暗纷纷。
寂寞深村夜,残雁雪中闻。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祖籍太原,生于新郑(今属河南)。其诗通俗晓畅,反映社会现实,代表作《长恨歌》《琵琶行》《卖炭翁》等广为传诵。曾任翰林学士、左拾遗等职,因直言进谏被贬江州司马。晚年闲居洛阳,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与元稹并称"元白",诗作流传极广,甚至远播海外,对后世影响深远。
白居易的诗
相关推荐
村居
水绕陂田竹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
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
村居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村居书喜
红桥梅市晓山横,白塔樊江春水生。
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
坊场酒贱贫犹醉,原野泥深老亦耕。
最喜先期官赋足,经年无吏叩柴荆。
村晚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村夜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村居
雾树溟潆叫乱鸦,湿云初变早来霞。
东风已绿先春草,细雨犹寒后夜花。
村艇隔烟呼鸭鹜,酒家依岸扎篱笆。
深居久矣忘尘世,莫遣江声入远沙。
村豪
日击收田鼓,时称大有年。
滥倾新酿酒,包载下江船。
女髻银钗满,童袍毳氎鲜。
里胥休借问,不信有官权。
村行
暧暧村烟暮,牧童出深坞。
骑牛不顾人,吹笛寻山去。
村居初夏五首·其四
天遣为农老故乡,山园三亩镜湖旁。
嫩莎经雨如秧绿,小蝶穿花似茧黄。
斗酒只鸡人笑乐,十风五雨岁丰穰。
相逢但喜桑麻长,欲话穷通已两忘。
村居初夏五首·其一
暮境难禁日月催,腊醅初见拆泥开。
压车麦穗黄云卷,食叶蚕声白雨来。
薄饭蕨薇端可饱,短衫纻葛亦新裁。
宦涂自古多忧畏,白首为农信乐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