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制绫袄成感而有咏

〔唐代〕白居易

水波文袄造新成,绫软绵匀温复轻。

晨兴好拥向阳坐,晚出宜披踏雪行。

鹤氅毳疏无实事,木棉花冷得虚名。

宴安往往叹侵夜,卧稳昏昏睡到明。

百姓多寒无可救,一身独暖亦何情!

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

争得大裘长万丈,与君都盖洛阳城!

作品简介

《新制绫袄成感而有咏》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晚年创作的一首七言排律,作者因新缝制的绫袄而想到农民劳作的艰辛,耳际仿佛听到了民众在饥寒交迫中挣扎的呼号。此诗用了很大篇幅表现绫袄的温暖舒适,与后文贫民的饥冻形成强烈的反差,表现了作者可贵的人道主义思想。全诗讲究对仗,合乎声律,借鉴赋法,多用铺陈,无论从格律上或从写法上说,都是相当标准的七排。

创作背景

《新制绫袄成感而有咏》此诗作于唐文宗大和五年(831)或六年(832)冬,当时白居易任河南尹。其时,朝政腐败,藩镇割据,朋党相争,宦官专权,赏罚失度。《旧唐书·白居易传》载:“大和已后,李宗闵、李德裕朋党事起,是非排陷,朝升暮黜,天子亦无如之何。”白居易没有与当时的宦官集团同流合污,也没有介入当时的牛李党争。他多次呼吁,以求“箴时之病,补政之缺”,然而他的意见却是无人采纳,反而遭人排挤,只得“致身散地,冀于远害”。

翻译注释

翻译

刚做的新袄表面如水波纹,丝料绵软匀细温暖又轻盈。

早起拥它坐在墙边晒太阳,夜出适合披着它踏雪步行。

鹤氅裘脆弱不坚没有实用,木棉絮不暖空与丝绵同名。

欢乐一天又叹息黑夜到来,稳稳躺下一觉睡到大天明。

民众大多饥寒交迫无力救,一人独享荣华没啥好心情。

心里咋就难忘农民耕种苦,好像听到他们忍饥受冻声。

啥时能有万丈长的保暖衣,与您分享一起盖住洛阳城。

注释

(1)水波文:即水波纹。文,同“纹”。

(2)绵匀温复轻:以丝绵絮袄,故暖而且轻。

(3)拥:披在身后,不结纽带,像拥被的样子。

(4)鹤氅:古代官僚贵族,析鸟羽以为裘,披之如鹤形,谓之鹤氅裘。晋代王恭曾披此裘,为孟昶所叹羡。

(5)毳:脆弱不坚。

(6)无实事:言不切实用。

(7)木棉花冷得虚名:言棉絮不暖,空与丝绵同名。棉,一作“绵”。花,即棉絮。

(8)宴安:安逸享乐。

(9)侵夜:入夜。

(10)农桑:农业,农事。

全文拼音版

xīnzhìlíngǎochénggǎnéryǒuyǒng
shuǐwénǎozàoxīnchénglíngruǎnmiányúnwēnqīng
chénxìnghǎoyōngxiàngyángzuòwǎnchūxuěxíng
chǎngcuìshūshíshìmiánhuālěngmíng
yànānwǎngwǎngtànqīnwěnhūnhūnshuìdàomíng
bǎixìngduōhánjiùshēnnuǎnqíng
xīnzhōngwèiniànnóngsāngěrwéndòngshēng
zhēngqiúzhǎngwànzhàngjūndōugàiluòyángchéng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祖籍太原,生于新郑(今属河南)。其诗通俗晓畅,反映社会现实,代表作《长恨歌》《琵琶行》《卖炭翁》等广为传诵。曾任翰林学士、左拾遗等职,因直言进谏被贬江州司马。晚年闲居洛阳,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与元稹并称"元白",诗作流传极广,甚至远播海外,对后世影响深远。

白居易的诗

相关推荐

新晴山月

〔宋代〕文同

高松漏疏月,落影如画地。

徘徊爱其下,及久不能寐。

怯风荷池卷,病雨山果坠。

谁伴予苦吟?满林啼络纬。

新晴野望

〔唐代〕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新年作

〔唐代〕刘长卿

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

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

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

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

新亭渚别范零陵云

〔南北朝〕谢朓

洞庭张乐地,潇湘帝子游。

云去苍梧野,水还江汉流。

停骖我怅望,辍棹子夷犹。

广平听方籍,茂陵将见求。

心事俱己矣,江上徒离忧。

新秋

〔唐代〕齐己

始惊三伏尽,又遇立秋时。

露彩朝还冷,云峰晚更奇。

垄香禾半熟,原迥草微衰。

幸好清光里,安仁谩起悲。

新丰主人

〔唐代〕储光羲

新丰主人新酒熟,旧客还归旧堂宿。

满酌香含北砌花,盈尊色泛南轩竹。

云散天高秋月明,东家少女解秦筝。

醉来忘却巴陵道,梦中疑是洛阳城。

新年

〔唐代〕无可

燃灯朝复夕,渐作长年身。

紫阁未归日,青门又见春。

掩关寒过尽,开定草生新。

自有林中趣,谁惊岁去频。

新城游北山记

〔宋代〕晁补之

去新城之北三十里,山渐深,草木泉石渐幽。初犹骑行石齿间。旁皆大松,曲者如盖,直者如幢,立者如人,卧者如虬。松下草间有泉,沮洳伏见;堕石井,锵然而鸣。松间藤数十尺,蜿蜒如大螈。其上有鸟,黑如鸲鹆,赤冠长喙,俯而啄,磔然有声。

稍西,一峰高绝,有蹊介然,仅可步。系马石觜,相扶携而上,篁筱仰不见日,如四五里,乃闻鸡声。有僧布袍蹑履来迎,与之语,愕而顾,如麋鹿不可接。顶有屋数十间,曲折依崖壁为栏楯,如蜗鼠缭绕乃得出,门牖相值。既坐,山风飒然而至,堂殿铃铎皆鸣。二三子相顾而惊,不知身之在何境也。且暮,皆宿。

于时九月,天高露清,山空月明,仰视星斗皆光大,如适在人上。窗间竹数十竿相磨戛,声切切不已。竹间梅棕,森然如鬼魅离立突鬓之状。二三子又相顾魄动而不得寐。迟明,皆去。

既还家数日,犹恍惚若有遇,因追忆之。后不复到,然往往想见其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