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常引·晚来风起撼花铃》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所写的一首词。上片用风吹护花铃声,泉声雨声的“不堪听”去衬托,表达了了词人内心的孤寂。下片则径自写怀,结处说加倍地写出词人的无聊。全词通过对环境的描写,将词人内心的寂寞之情表达地淋漓尽致。
太常引·晚来风起撼花铃
晚来风起撼花铃。人在碧山亭。愁里不堪听。那更杂、泉声雨声。
无凭踪迹,无聊心绪,谁说与多情。梦也不分明,又何必、催教梦醒。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这一首《太常引·晚来风起撼花铃》,没有确切时节,没有确切地点,多次查阅资料亦是无果。于是,后人只能旁证推测,这应是纳兰离家夜宿别处而发的感慨。
翻译注释
翻译
晚问风来,吹响了护花铃,碧山亭里正满怀愁绪的人听不得这般铃声,而泉声雨声也交织而来,更让人无法承受。
你行踪不定,音讯全无,我百无聊赖,愁绪无法向关心自己的人诉说。连梦够也总是模糊不清,又何必把梦早早催醒呢。
注释
(1)太常引:词牌名,又名《太清引》《腊前梅》,双调四十九字,前片四平韵,后片三平韵。
(2)花铃:即护花铃。
(3)无凭踪迹:踪迹全无,难于寻觅。无凭:无所凭据,即无法寻找。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纳兰性德的诗
相关推荐
太常引·送商参政西行
一杯聊为送征鞍。落叶满长安。谁料一儒冠。直推上、淮阴将坛。
西风旌旄,斜阳草树,雁影入高寒。且放酒肠宽。道蜀道、而今更难。
太常引·莫将西子比西湖
莫将西子比西湖。千古一陶朱。生怕在楼居。也用着、风帆短蒲。
银瓶索酒,并刀斫鲙,船背锦模糊。堤上早传呼。那个是、烟波钓徒。
太常引·铢衣翩影堕轻埃
铢衣翩影堕轻埃,怜我梦秋斋。一片落花哀,问清浅、而今几回。
料应天上,巢痕倦扫,偶忆故人来。万劫付琼杯,剩一寸、相思未灰。
太常引·呈昌甫
随风和雨带烟开。更清冷、照崔巍。片片亦佳哉。细看得、花如剪裁。
茅檐出没,水浮桥外,人自两峰来。吟到涧泉梅。问何似、山阴道回。
太常引·垂虹载雨溯春潮
垂虹载雨溯春潮。愁絮镜澜飘。波咽笛声高。问心事、兰舟共摇。
江南草长,杂花生树,桐乳致新巢。年事酒中销。休更忆、离魂断桥。
太常引·化工幻出是非囊
化工幻出是非囊。般递利名场。痴子竞商量。便迷却、家园故乡。
摧残冰雪,忧愁风雨,几度变炎凉。一念果难忘。受万劫、轮回自当。
太常引·为王同知寿
雍容诗礼冠时髦。都忘却,贵人骄。横槊见英标。道勇似、当年嫖姚。
默含万动,德尊一府,歌寿听民谣。绿鬓映金貂。尽千尺、青松后雕。
太常引·宵来羁绪未全降
宵来羁绪未全降。相伴只啼螀。灭烛暗思量。又偏是、明蟾半窗。
随时景物,随宜歌酒,随处足徜徉。篱菊十分黄。何必问、他乡故乡。
太常引·寄王提刑仲谋
七年分袂一相逢。倏南北、又匆匆。白发两衰翁。
纵握手、浑如梦中。
共山如画,洹溪如练,空几度春风。觞咏几时同。
休直待、功名景钟。
太常引·送郭复斋
少年南北快飞腾。身到处,有佳声。甓社化才行。
又出使、余杭故城。
春风满路,堤边杨柳,难系去留情。何处望双旌。
泛千里、孤舟月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