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秣陵怀古》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所写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人以晚秋景象起兴,实写眼前寂寥的山色水声,接着以广阔的视角,虚写远在北京的明十三陵的萧萧晚树,历史的沧桑感油然而生。既而诗人笔锋一转,站在历史的高度,把朝代兴亡更替的历史发展规律寄托在山色江声、芳草树木的具体形象之中。《秣陵怀古》全诗虚实相映,跨越时间和空间,立论精辟新警,别具一格。
秣陵怀古
山色江声共寂寥,十三陵树晚萧萧。
中原事业如江左,芳草何须怨六朝。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纳兰性德作为御前侍卫随康熙帝离京南巡,十月至江宁(即南京),康熙帝祭祀明孝陵。贵族出身的纳兰性德触景生情,从统治者的角度,写出了《秣陵怀古》这首怀古诗。
翻译注释
翻译
山的景色同江水的声音都已寂寥,十三陵中树木在晚风中萧萧作响。
中原的事业与江左政权一样腐朽,芳草何必为六朝的旧事而感伤呢?
注释
(1)秣陵:金陵,即南京。
(2)山色:钟山的景色。
(3)江声:长江的水声。
(4)十三陵:明代十三个皇帝(从明成祖至崇祯帝)陵墓的总称。
(5)萧萧:此处状风声。
(6)中原事业:指迁都后的明王朝。
(7)江左:建都南京的几个政权。
(8)六朝:指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纳兰性德的诗
相关推荐
田家三首·其三
古道饶蒺藜,萦回古城曲。
蓼花被堤岸,陂水寒更绿。
是时收获竟,落日多樵牧。
风高榆柳疏,霜重梨枣熟。
行人迷去住,野鸟竞栖宿。
田翁笑相念,昏黑慎原陆。
今年幸少丰,无厌饘与粥。
一剪梅·余赴广东实之夜饯于风亭
束缊宵行十里强。挑得诗囊,抛了衣囊。天寒路滑马蹄僵,元是王郎,来送刘郎。
酒酣耳热说文章。惊倒邻墙,推倒胡床。旁观拍手笑疏狂。疏又何妨,狂又何妨?
题大庾岭北驿
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共赏金尊沈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赠张云容舞
罗袖动香香不已,红蕖袅袅秋烟里。
轻云岭上乍摇风,嫩柳池边初拂水。
鹧鸪天·只近浮名不近情
只近浮名不近情,且看不饮更何成。三杯渐觉纷华远,一斗都浇块磊平。
醒复醉,醉还醒。灵均憔悴可怜生。离骚读杀浑无味,好个诗家阮步兵!
酬张祜处士见寄长句四韵
七子论诗谁似公?曹刘须在指挥中。
荐衡昔日知文举,乞火无人作蒯通。
北极楼台长挂梦,西江波浪远吞空。
可怜故国三千里,虚唱歌辞满六宫。
感遇诗三十八首·其四
乐羊为魏将,食子殉军功。
骨肉且相薄,他人安得忠。
吾闻中山相,乃属放麑翁。
孤兽犹不忍,况以奉君终。
汴京纪事二十首·其三
圣君尝胆愤艰难,双跸无因日问安。
汉节凋零胡地阔,北州何处是通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