秣陵怀古

〔清代〕纳兰性德

山色江声共寂寥,十三陵树晚萧萧。

中原事业如江左,芳草何须怨六朝。

作品简介

《秣陵怀古》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所写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人以晚秋景象起兴,实写眼前寂寥的山色水声,接着以广阔的视角,虚写远在北京的明十三陵的萧萧晚树,历史的沧桑感油然而生。既而诗人笔锋一转,站在历史的高度,把朝代兴亡更替的历史发展规律寄托在山色江声、芳草树木的具体形象之中。《秣陵怀古》全诗虚实相映,跨越时间和空间,立论精辟新警,别具一格。

创作背景

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纳兰性德作为御前侍卫随康熙帝离京南巡,十月至江宁(即南京),康熙帝祭祀明孝陵。贵族出身的纳兰性德触景生情,从统治者的角度,写出了《秣陵怀古》这首怀古诗。

翻译注释

翻译

山的景色同江水的声音都已寂寥,十三陵中树木在晚风中萧萧作响。

中原的事业与江左政权一样腐朽,芳草何必为六朝的旧事而感伤呢?

注释

(1)秣陵:金陵,即南京。

(2)山色:钟山的景色。

(3)江声:长江的水声。

(4)十三陵:明代十三个皇帝(从明成祖至崇祯帝)陵墓的总称。

(5)萧萧:此处状风声。

(6)中原事业:指迁都后的明王朝。

(7)江左:建都南京的几个政权。

(8)六朝:指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

全文拼音版

líng怀huái
shānjiāngshēnggòngliáoshísānlíngshùwǎnxiāoxiāo
zhōngyuánshìjiāngzuǒfāngcǎoyuànliùcháo

作者介绍

纳兰性德(1655—1685),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著名词人,满洲正黄旗人。其词哀感顽艳,真挚自然,以小令见长,代表作《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人生若只如初见”、《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等广为传诵。出身显赫(大学士明珠长子),却厌弃权贵,多结交汉族文人。词风近南唐后主,王国维评其“北宋以来,一人而已”。英年早逝,有《饮水词》传世,为清代词坛巅峰。

纳兰性德的诗

相关推荐

田家三首·其三

〔唐代〕柳宗元

古道饶蒺藜,萦回古城曲。

蓼花被堤岸,陂水寒更绿。

是时收获竟,落日多樵牧。

风高榆柳疏,霜重梨枣熟。

行人迷去住,野鸟竞栖宿。

田翁笑相念,昏黑慎原陆。

今年幸少丰,无厌饘与粥。

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

〔宋代〕李清照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共赏金尊沈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

〔宋代〕陆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