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感赋

〔近代〕秋瑾

百结愁肠郁不开,此生惆怅异乡来。

思亲堂上茱初插,忆妹窗前句乍裁。

对菊难逢元亮酒,登楼愧乏仲宣才。

良时佳节成辜负,旧日欢场半是苔。

作品简介

《九日感赋》是清代诗人秋瑾所创作的七言律诗,收录于《秋瑾集》中。此诗主要描写了作者秋瑾远嫁他乡,心情苦闷,在佳节插上茱萸给妹妹写诗,并借用王维、陶渊明、王粲等古人的同类诗赋作品,引出作者的重阳情思。此诗围绕“九日”直抒胸臆,思绪哀怨,出语平实,字字如从肺腑中镂出。

创作背景

诗人于1896年4月出嫁王子芳初来湘潭,属于远嫁他乡。在离开了亲人的情况,又逢重阳佳节,心情格外的苦闷,于是写下了《九日感赋》这首诗。

诗人1904年东渡留日之前(尤其是1903年赴京之前)创作的诗歌,大都以风花雪月、离情别绪为题材,基调低沉,风格哀婉。这首《九日感赋》即属此类作品。

翻译注释

翻译

我的愁肠百绕千结阴郁不开,这一回我怀着失意的心情来到了异乡。

重阳节这天,我刚刚插戴上茱萸,便在窗前给妹妹写起诗来。

面对秋菊,难于饮到陶渊明喝的美酒;登上高楼;惭愧缺少王粲那样的才能。

美好的时光中,佳节枉被辜负。那过去欢聚的地方,如今已冷落无人了。

注释

(1)百结:形容疙瘩很多。

(2)郁:阴郁。

(3)茱初插:刚刚插上茱萸。

(4)句乍裁:刚刚锤炼好诗句。

(5)元亮:晋陶渊明字元亮,常对菊饮酒。

(6)登楼:登高楼赋诗。

(7)仲宣:东汉王粲字仲宣,山阳高平(今山东邹县)人,生于汉灵帝熹平六年(公元177年),死于汉献帝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建安七子”之一。

(8)良时:美好时光。

全文拼音版

jiǔgǎn
bǎijiéchóuchángkāishēngchóuchàngxiānglái
qīntángshàngzhūchūchāmèichuāngqiánzhàcái
duìnánféngyuánliàngjiǔdēnglóukuìzhòngxuāncái
liángshíjiājiéchéngjiùhuānchǎngbànshìtái

相关推荐

九日渡江

〔明代〕李东阳

秋风江口听鸣榔,远客归心正渺茫。

万里乾坤此江水,百年风日几重阳。

烟中树色浮瓜步,城上山形绕建康。

直过真州更东下,夜深灯影宿维扬。

九日怀襄阳

〔唐代〕孟浩然

去国似如昨,倏然经杪秋。

岘山不可见,风景令人愁。

谁采篱下菊,应闲池上楼。

宜城多美酒,归兴葛强游。

九日

〔唐代〕李白

今日云景好,水绿秋山明。

携壶酌流霞,搴菊泛寒荣。

地远松石古,风扬弦管清。

窥觞照欢颜,独笑还自倾。

落帽醉山月,空歌怀友生。

九日五首·其一

〔唐代〕杜甫

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

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

殊方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

弟妹萧条各何在,干戈衰谢两相催!

九日登山

〔唐代〕李白

渊明归去来,不与世相逐。

为无杯中物,遂偶本州牧。

因招白衣人,笑酌黄花菊。

我来不得意,虚过重阳时。

题舆何俊发,遂结城南期。

筑土按响山,俯临宛水湄。

胡人叫玉笛,越女弹霜丝。

自作英王胄,斯乐不可窥。

赤鲤涌琴高,白龟道冯夷。

灵仙如彷佛,奠酹遥相知。

古来登高人,今复几人在。

沧洲违宿诺,明日犹可待。

连山似惊波,合沓出溟海。

扬袂挥四座,酩酊安所知。

齐歌送清扬,起舞乱参差。

宾随落叶散,帽逐秋风吹。

别后登此台,愿言长相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