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楼月

〔唐代〕白居易

嘉陵江曲曲江池,明月虽同人别离。

一宵光景潜相忆,两地阴晴远不知。

谁料江边怀我夜,正当池畔望君时。

今朝共语方同悔,不解多情先寄诗。

作品简介

《江楼月》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以明月为意象纽带,抒写友人相隔两地的深切思念。首联点出嘉陵江与曲江池的地理距离,以“明月虽同”反衬“人别离”之憾;颔联“一宵光景潜相忆,两地阴晴远不知”细腻刻画异地同心、气候未知的微妙心理;颈联采用“谁料”“正当”的呼应句式,揭示二人同时望月怀人的心灵默契;尾联以“共语同悔”收束,道出未及时寄诗传情的懊恼。全诗语言真率自然,在时空交错中深化了“千里共婵娟”的抒情意境,体现了白居易诗歌“言浅思深”的典型特征。

创作背景

《江楼月》此诗作于元和四年(809年)白居易任左拾遗时,为酬答好友元稹《江楼月》而作。当时元稹奉命入蜀审理案件,二人常以诗札往还。白居易在长安曲江池畔赏月时,联想元稹所在嘉陵江畔的月色,遂将“两地阴晴远不知”的牵挂与“同时望月”的心灵感应熔铸诗中。这种以诗代柬的创作方式,既是元白二人友谊的见证,也开创了中唐唱和诗的新范式,相关唱和作品后收录于《元白唱和集》中。

翻译注释

翻译

嘉陵江水弯,曲江池景美,虽然共赏一轮明月,但我们却分开了。

整晚我都在想你,可两地天气阴晴都不知道。

没想到你在江边想我的夜晚,正是我在池边盼你的时候。

今天聊起来都后悔,当初不懂多情就先寄了诗给你。

注释

(1)江曲:江水曲折处。

(2)光景:光阴,时光。

(3)不解:不懂,不理解。

全文拼音版

jiānglóuyuè
jiālíngjiāngjiāngchímíngyuèsuītóngrénbié
xiāoguāngjǐngqiánxiāngliǎngyīnqíngyuǎnzhī
shuíliàojiāngbiān怀huáizhèngdāngchípànwàngjūnshí
jīnzhāogòngfāngtónghuǐjiěduōqíngxiānshī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祖籍太原,生于新郑(今属河南)。其诗通俗晓畅,反映社会现实,代表作《长恨歌》《琵琶行》《卖炭翁》等广为传诵。曾任翰林学士、左拾遗等职,因直言进谏被贬江州司马。晚年闲居洛阳,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与元稹并称"元白",诗作流传极广,甚至远播海外,对后世影响深远。

相关推荐

酬乐天咏老见示

〔唐代〕刘禹锡

人谁不顾老,老去有谁怜。

身瘦带频减,发稀冠自偏。

废书缘惜眼,多灸为随年。

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

细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酬丁柴桑

〔魏晋〕陶渊明

【其一】

有客有客,爰来宦止。

秉直司聪,惠于百里。

飱胜如归,聆善若始。

【其二】

匪惟谐也,屡有良游。

载言载眺,以写我忧。

放欢一遇,既醉还休。

实欣心期,方从我游。

酬朱监纪四辅

〔清代〕顾炎武

十载江南事已非,与君辛苦各生归。

愁看京口三军溃,痛说扬州十日围。

碧血未消今战垒,白头相见旧征衣。

东京朱祜年犹少,莫向尊前叹式微。

酬孟云卿

〔唐代〕杜甫

乐极伤头白,更长爱烛红。

相逢难衮衮,告别莫匆匆。

但恐天河落,宁辞酒盏空。

明朝牵世务,挥泪各西东。

酬屈突陜

〔唐代〕刘长卿

落叶纷纷满四邻,萧条环堵绝风尘。

乡看秋草归无路,家对寒江病且贫。

藜杖懒迎征骑客,菊花能醉去官人。

怜君计画谁知者,但见蓬蒿空没身。